第十九章 方案 (第2/3页)
北士绅百姓中的影响,从某方面动摇虏廷统治之根基。”
“何为主?何为次?”
“自然是二者为主,三者次之,一者再次。”
“既然一者为最次,那我军也就不必急于这一时,现如今已进入荆州府境内,早几日晚几日并无多少区别。再者,由于粮草补给线、地形地域等的限制,我军不大可能打到襄阳城去,即便支援也只能用围魏救赵之法,攻击周边府县,牵制清虏兵力。能否脱险,主要还得靠王光泰军自身的努力。若是其本身便软弱不堪,我军再快也于事无补,而若是其军力够强、作风够硬,多坚守一些时日也完全没问题。”
“大帅可能有些误会了,末将的意思是,一旦襄阳城破,清虏也就没了后顾之忧,可以合军一处全力迎战我军。如此一来,我军也就失去了对其各个击破的机会。不如加快行程,及早抵达荆州城下,或拿下此城,或围城打援、在城外阻击由襄阳南下的尚可喜等部清虏。如此,战场主动权便可尽入我军之手。”
“子彬所说方案,我也曾想过,在某种情形下使用,不失为良策。但应用于当前,却有其明显弊端。荆州城高墙厚,清虏驻军亦有万余,又有水师遮蔽,我军三万人马进行攻打,恐非易事。一旦久攻不下,该做何解?就如子彬所言,围城打援,可那尚可喜岂是愚笨之辈?他先前在万寿桥与我军交过手,知道我军底细,又岂会主动前来城下与我军野战?届时,其必驻军周边,与城中清虏遥相呼应。我军若攻尚可喜,则尚可喜不会主动迎战,多半会还会主动北走,而我军一追,荆州清虏又极有可能出城尾随、虎视于后。而我军若全力攻城,则尚可喜又必从背后袭扰。如此一来,我军反而成了腹背受敌、出手不得,纵不落下风亦难有作为。”
“届时若真如大帅所说,那我军何不分一军围住荆州之敌,再以主力对付尚可喜?”
“荆州清虏万余之众,兼有水师,子彬以为,需用多少兵马才能将其围住?围城兵少,于事无补,徒给城中清虏各个击破之机。围城兵马一多,则我军面对尚可喜等部又岂还有太大优势?就算我军战力远胜尚可喜等部,分出足够兵马围城之后还可以同等兵力胜之,可他又怎会在原地挨打?他一退,我军追不追?不追,有尚可喜之军在周边,我军攻城不得安心,攻击他处亦有顾及,同样无所作为。追,即使荆州之敌已被围住而无法威胁我军后方,但我军从此也就被尚可喜牵制鼻子走,时日稍久,战场主动便会丧失殆尽,粮草补给也将成为大问题。”
听到这,张云礼似乎也意识到了其中确有弊端存在,眉头微锁,沉吟片刻,问道:“此事末将确有考虑不周之处,那依大帅的意思,可是先放尚可喜入城?”
“没错,”庞岳点点头,“尚可喜其人,色厉内荏,表面勇猛刚烈,实则沉稳不足。其得知我军北征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