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晨博士?院士? (第2/3页)
喜,大家心照不宣的开始了华国网络领域第一次大规模的水军行动。
于是李晨、帝都大学、教育部的ICU号被汹涌而来的留言彻底淹没,全部是询问:
为什么李晨可以拿到博士学位?
李晨是不是花钱买文凭?
各种内幕消息在诸如知情人、一个忍气吞声小人物的ID上出现,并迅速的扩散。
各种义正言辞的战斗文在诸如正义者、不科学派的ID上出现,并迅速的被引用。
当然还有更多中立者,面对突然汹涌而来的信息大潮,不明所以的发问要求:帝都大学给个解释?李晨,站出来解释?
然后很快被各种:解释说明啊,已经曝光了,不信你到……看看。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被误导,这个年代,绝大多数网民都相信:媒体报道的都是真的。
于是,网络乱了,全乱了套。
李晨无奈的看着眼前的岳胜教授以及王校长等人,“为什么我一定要给网民一个解释?”
王老摇了摇头,用柔和的眼神看着李晨:“作为华国网络先行者,你不觉得你有义务让网民正确的看待网络信息吗?何况,帝都大学百年声誉、你李晨天才科学家的声誉就允许人们随意的践踏?”
“好吧,下午开记者招待会。”
随着李晨几个电话拨出,很快,帝都大学、无极科技、无极网络、ICU、一度网、华国行政院、教育部、科学院集体发布信息:7月13日下午4点,帝都大学礼堂,召开记者招待会。正式回应网民有关李晨先生学位问题。
记者招待会准时开始,电视机前的观众暮然发现除了帝都大学校长王老、李晨外,华国科学院院长孙建军、教育部部长王子鹤。
时间一到,王老便拿起话筒,看着台下的记者们,所有的记者都毕恭毕敬的做出聆听的姿态。
对这位老人,没人敢当面表现出不恭敬。老人一生教书育人,德才兼备并桃李满天下,那个敢不恭敬,说不定自己的顶头上司就是当年被老人拎着耳朵的孩童。
“实际上,今日召开这个记者招待会,李晨博士一开始是反对的,是我坚持要这样做,对此,我本人是感到惭愧的。”老人一开口便震的全场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何为大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今日我当着全世界的人面前,尊称李晨博士为大师也不为过。以帝都大学百年名誉,以我老朽一生名誉,如果帝都大学有高于博士之学位,今日,帝都大学也会毫不犹豫的授予李晨。其学识,其成绩、其品德、其成就,当得起这个荣誉。”场下哗然,虽然都料到帝都大学铁定坚定的维护李晨、维护李晨的学位,否则帝都大学将声名狼藉,但没有人想到帝都大学居然强硬到这种地步。
而网络上很快出现了疑问:李晨给帝都大学捐了多少款?
“我告诉李晨博士,你作为华国网络的先行者,你有义务让网民们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信息,不能放任这种虚拟世界上的暴力行为蔓延,于是李晨博士被我说服了,就这样。”
王老说完便放下话筒,往自己位置上一坐便不说话了。他非常反感这些记者,难道帝都大学以往的名誉都无法证明李晨的优秀么,真的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王子鹤无奈的看了看自己的老师,本计划中没有王老发言的环节,是王老坚持自己必须出席、必须简单的说几句。在端出老师的架子的恩师面前,王子鹤和计算机系系主任岳胜这一对同门师兄弟,二选一,结果岳胜——帝都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李晨的博士导师,只能坐在台下看着。
可老人家就真的这么简单的说几句,
得,这活还得自己来。
王子鹤内心苦笑了一番,面无表情的拿起岳胜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
“李晨同学,1993年入学帝都大学计算机系本科专业,1994年7月修完全部本科学分并通过毕业考试,其本科毕业论文被收录ACM通讯,并成为97年计算机理论学术中最具突破性的实践。目前世界网络与大型数据库应用基础编程语言——仓颉语言便是其论文成果。”
“95年7月,修完全部硕士学分并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其研究课题《数据库与事务处理》因为在计算机科学中引入时序逻辑的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和其编程语言和系统验证方面的突出贡献被SCI、CSSCI、CNKI、NIPS评为98年计算机网络智能搭建理论学术最佳学术文章。因发表时间问题,错过当年图灵奖,被当年计算机学术界最大的遗憾。”
“97年1月,完成博士专业研究,论文《人工智能算法》创立了基于神经元的因果推理演算法被提名为97年国际计算机最高奖——图灵奖唯一候选人”
“李晨同学自93年入学以来,被SCI、CSSCI、CNKI收录了206篇最高因子论文,同期华国在国际计算机领域发表的最高因子论文数量只有329篇。他人发送的123篇论文中,李晨担任指导者的论文104篇,而80年到93年,华国一共发表最高因子论文16篇”
“经教育部、华国学位委员会论定,李晨博士符合学位授予标准,准予毕业。并拟授予李晨博士教授职称。”
王子鹤念完岳胜的发言稿,无视下面一大堆吐槽的话,认真的收起发言稿,有些话岳胜说的,但教育部部长说不得。
“华国是有天才的,李晨并不是唯一。实际上科学院还有另一个天才,他叫肖军,帝国军部肖鹰上将之子,是李晨收下的学生,在96年,肖军14岁时,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只是其研究方向属于国家机密未对外公布。科学院一直认为这是学位管理的耻辱:一个本科生3年内教授出一个博士学生。教育部为此饱受各位老专家的质疑,但今日又因为我们的破格,饱受广大网民的质疑。”王子鹤摊了摊手,一脸无奈的样子。让观众们也忍俊不禁,一个两头不是人的部长,可怜,顿时教育部微号下,堆满了诸如教育部不哭的留言。
“95年,李氏私塾一名18岁少年通过米国哈佛医学院入学考试,准备出国留学,这一消息惊动教育部。经过努力沟通,96年,在李晨允许下,教育部对李氏私塾所有适龄少年进行了学业测试,测试结果让我们十分震惊,甚至惊动了统帅部。”
“经过评估发现,按现行的教育评估机制,李家村李氏私塾所有在读的38名少男少女,在某一方面均已经达到专家级的水平。更关键的是,这38个孩子居然擅长多个领域。比如太极集团总裁李全山先生的儿子,当时13岁的李昌龙,在作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作物化学控制和生物调节剂、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病害防控原理及其应用等农业各专业学科均有着令人赞叹的知识积累和发明,当时主持农科学测试的科学院院士李几伦院士当场表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