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顺皇帝李自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顺皇帝李自成 (第3/3页)

,而是他手底下压根没有什么名士。

    王争在信中的口吻,就显得尊敬很多,并且一丁点的毛病都挑不出来,依旧以人臣自称,说自己乃是大明的臣子,闯贼在西安称帝,天下人当诛之而后快云云。

    并且王争在奏折中明确表示,山东军可以尊奉朝廷,替天行道讨伐叛逆,甚至可以替崇祯灭了那什么大顺。

    当然了,这么做一定要走足够的好处,王争要受封宁王,并且拥有自己任命官署的权利,这是最起码的。

    而且他在江南的一切事务,都可以自己做主,朝廷不能横加干预。

    书信的笔体偏硬,不太熟练,但崇祯一看就知道这是王争亲自书写,若观其文风,外露臣服朝廷之意,内中则充满着有恃无恐。

    这奏折和李自成的挑战书形成鲜明对比,李自成的那个很明显就是个不入名的破落秀才所写,没准就是那所谓的大军师宋献策。

    但王争这个就不同寻常,崇祯召内阁商议此事,大学士陈演认为这份奏折极有可能出自江南名士陈子龙、冒襄几人之手,甚至有可能是他们联合所写。

    这份奏折,其实也是王争在向天下人宣称,自己不光握着最强大的兵马,而且是文武俱备,人才济济。

    李自成?不过是还没抽出时间而已!

    在山东军,就算那些平常讥讽自己的东林士子,在弃暗投明之后,依然能被委以重任,借此招揽更多人才,让朝堂的重臣对山东军重新有个定义。

    王争本来并不在意这些,什么名分,那都不如到手的权力重要,但下面山东军的文武诸臣却并不这样想。

    人家李自成好歹是个皇帝,还建了国,要是自己跟着的还是区区一个侯爷,就算手握重权,那也太说不过去了,好看不好听啊!

    这种事不光山东军内部的人十分同意,那些依附过来的原朝廷勋戚们更是非常主动。

    其实在南京就有不少和王争爵位相同的侯爷,更别提整个江南,自己再跟着一个侯爷,名目根本上不是那么回事。

    最后王争也挡不住大势所趋,自己总要给手下人些好处,那些归附过来的勋戚们也要有个更好听的名份。

    所以在崇祯十六年的十二月,安东候王争下令让陈子龙、冒襄、李雯这些原复社的大才子们写出这一份奏折。

    人才多就是好,王争只要把要求一提,这些大才子就能换着花样出文章,而且个个都不带重样的。

    可王争对辞藻诗词一窍不通,看到这些就是两眼一抹黑,压根不懂什么意思,最后只能闭着眼睛都交给幕僚府,让他们商量商量,看着选出来一个交上去就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