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暴露 (第2/3页)
开了,明天上班的时候,我一定要好好给这些工人上一上保密课。”
想到自己一直小心翼翼捂着的事被自己找的工人说了出去,这心里就有些懊恼,当时怎么就没有先打打预防针,现在搞得自己这么被动。
再看文总师对自己笑而不语,就知道这事没那么容易忽悠过去,对方肯定也是察觉到了什么,现在就等着自己老实交代一句实话。
没办法了,看来只有赶快认怂:“您说的没错,蛤蟆镜确实非常昂贵,之前我从黑市渠道买了一副做参考,您猜猜价格多少,那都已经接近两百块了,简直是天价啊!后来我也分析了,一方面是国内压根就没有这种蛤蟆镜生产,同样也没有正规的进口渠道,市场上仅有少量从东南沿海私人渠道进来的货。”
说到这里,干脆就先不吃饭了,汪正国倒是觉得自己生产蛤蟆镜也算是利国利民了,虽然价格依旧暴利,但好歹也算是拦腰降了几乎一半,算是挺不错了。
“整个市场上流通的货就这些,但这几年央视播放《大西洋底来的人》这部电视剧,又刚好掀起了蛤蟆镜热潮,潮流青年都是以此为身份象征,蛤蟆镜贵是贵,但有面子啊!所以再贵都有人要,针对这种供需严重不足的问题,国家计划内又没有生产和销售,那就只能由我看着生产一些,缓解整个市场的需求。”
所谓潮流青年,什么样才算是潮流青年?自古以来,潮流都是掌握在有钱人的手中,因为有钱才能考虑精神上的需求,才会不惜代价整一副蛤蟆镜来装逼,至于这些人的钱哪里来,这个很困难吗?
实际上共和国从来都不缺民间资金,现在八十年代稍微有点冲劲的,几乎也都是些没有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才是八十年代富豪阶层的主要群体,也是善于创造潮流、引领潮流的群体。
至于一般的工薪阶级,自然不会去买蛤蟆镜这种奢侈品,这年头,即便是想要卖肾去来买一副蛤蟆镜,恐怕也没有人敢买,连肾移植技术都不知道能不能行。
“你一副蛤蟆镜的成本是多少,又打算按照多少钱一副来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