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机载 (第2/3页)
分水岭。
六十年代末期服役的F-14搭载上机载计算机之后,紧随其后开发的战斗机型号,也都开始有机载计算机的位置,并且还不断刷新人们对机载计算机的重视程度。
作为项目总师,屠吉达在超七的航电改进讨论会议上明确提出机载计算机问题,这让台下一众设计人员全都沉默不言。
共和国的飞机都是传统机械控制、机械仪表,飞机上为数不多的电子设备也就仅仅是测距雷达、无线电。
而就算是这些东西,那也都是由专门的航空电子设备厂进行生产,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八十年代之前,共和国设计飞机就是典型的机械、气动学科交叉,想要在飞机设计师队伍中找到玩儿电子的。
不好意思,没有!
既然在设计队伍中找不到专门从事电子设备开发的人才,那就更不用说去找更深入的机载计算机相关,压根儿就不可能。
“我知道,在座各位都没有从事电子设备开发的经验,不管是123厂设计所,还是蜀都飞机所,大家之前都没接触过,甚至想都没想过有一天会把计算机搬上飞机。但现在情况已经摆明,国外已经把计算机搬上去了,而且效果不错。”
“屠总,要说给飞机安装机载计算机,这个我们也都是知道的,现在它确实已经是航空界必备的飞机子系统,但问题是我们连机载计算机都没有,这还安装什么?”
苦着脸,一位中年飞机设计师非常无奈,他负责飞机座舱设计,自然清楚机载计算机的重要性,但问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有人开了头,很快就有人继续接过话题:“是啊,国内甚至压根儿就没有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单位,总不能让我们去开发这东西吧。”
机载计算机的开发难度大不大?毫无疑问,这东西的开发是需要一定技术难度,对于此前没有从事过相关设计的单位来说,那简直就是一头雾水。
但什么事都要换一个角度来看,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