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三大件 (第2/3页)
“三年,大概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彻底搞定,包括中央处理器的研制与测试,再加上机载计算机的开发周期,这两种产品不能并行搞,只能等处理器完成之后才能开始计算机研制。”
汪正国给的时间规划还算是比较合理的,既没有片面夸大,同样也没拖延时间,就算是让美国人来做,时间恐怕也快不了多少。
而这样的时间节点,它能够满足超七的需要吗,就汪正国自己用脚后跟儿想想都觉得很悬,恐怕这超七项目的总体开发周期也就是三到四年左右,大概是等不了国产的机载计算机吧。
汪正国都能猜到,作为项目总设计师的屠吉达就更不用说,直接否掉了三年开发周期的说法,这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三年时间是不可能,要是两年之内拿不出产品,那我只能选择采购国外的货架产品,这项目是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到时候你们就只能等超七的国产化设备换装,恐怕要等上五年左右,甚至更久。”
毫无疑问,超七项目必定要采用很多国外产品,发动机、航电、雷达,这些恐怕都是国内短时间解决不了,要不然这项目也不会发展成一个让国际巨头争破头的大单子。
汪正国大致是能够猜到超七项目的时间节点和最终命运,对于国产机载计算机不能第一时间安装到飞机上,他其实也没有任何太多的想法。
甚至还反过来,安慰着心情不太好的屠总:“没事儿,既然这次咱专程讨论了机载计算机项目,那不管这东西能不能第一时间装机,我都保质保量地推进中央微处理器研制工作。”
笑话,这机载计算机研制又不仅仅是超七一款机型使用,已经立项的十号项目同样少不了,甚至未来的苏27国产化项目也一样,好好搞,甚至把产品出售给毛子都有可能。
所以说,这时候的机载计算机已经不再是只关乎超七项目,而是一款深刻影响到国内航空制造业命脉的关键产品,怎么也不能马虎了。
现在已经确定在时间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