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二章:不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二章:不同 (第2/3页)

机上面,那简直就是绝配,可惜最后还是生不逢时。

    至于这款发动机的涵道比,其实大概也是在0.18的位置,用于外涵道冷却降温,那是完全够用了,和F-404早期那高达0.26的涵道比,自然是没多大差距。

    “按照你的意思,这就是说,让606那边也把新中推做成类似P-1120这种设计,变成一款准涡扇发动机?”

    猜到了某人的提议,屠总内心也在仔细权衡这样设计利弊,不靠外涵道产生推力,意味着发动机推力来源依旧是涡喷模式,可以有非常不错高空高速表现,但这样真的好吗?

    “外涵气流用于发动机的冷却降温,这其实不失为一个好想法,只要让新中推具备在低压压气后面连续放气,后续如果有需要,增大放气比流量,那可就是一款涡扇。”

    某人自然是提出了最好的建议,这大概也是给606所指明了一条还算光明的道路,上位面涡喷14之所以高压压气机和低压压气机不匹配。

    那就是因为低压压气机的空气流量太多,而高压级又不需要,这自然就导致问题爆发,这次如果提出连续放气要求,那直接就能解决高低压压气机不匹配的问题。

    空气流量多了?好说,引到外涵道去就行,正好一举两得。

    必须要知道,歼八系列一直都在发动机舱安装有隔热层,原因就是怕发动机温度太高把飞机给烧了,而有了外涵道气流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之后,这隔热层也就可以说拜拜。

    有外涵道冷却和没有冷却的发动机,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最简单的举例,F-404这种发动机在试车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直接徒手触摸发动机;而大名鼎鼎的F-16-79,之所以被喷的那么惨,就在于它给J-79涡喷发动机安装了重量接近1吨的隔热套。

    这就是差距,发动机高温问题必须要解决,要不用外涵道气流给发动机降温,要不就给发动机舱包上隔热层。

    两相对比之下,想必还是外涵道引气降温的方案更靠谱、更加划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