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变数 (第2/3页)
把青城发动机的年产能提高到80台,而此前军方更是提出要年产100台,实在是因为南北两条十号生产线开动的话,一年时间下来,再怎么也要生产个六七十架才能打住。
被汪正国猜到军方打算,文总师也并不奇怪,他要是猜不到才怪了。
“上面原则上是这样说,毕竟我们这边手握着十号A/B两个型号,还有超七外贸出口订单,生产任务都比较满,所以要协调一下,让112厂也建一条十号机生产线。”
好吧,这变数确实有些太大,听起来挺雷人,但仔细想想现在的情况之后又释然。
回应着:“我不看好这事儿,咱十号终究只是中轻型战斗机,去年戈尔巴乔夫到帝都访问,随后苏联那边表示可以出售米格29战斗机,买卖不存在任何政治障碍,就在前天,国务总理已经出发回访苏联,所以我感觉这次肯定能谈出一些东西。”
马上国务大佬就要访问苏联回来,双方的军事贸易合作必定要重启,这一点已经是国内消息灵通的军工口大佬共识。
汪正国别的东西都没提到,却单说起米格29战斗机,其意不言自明。
“你的意思,可能这次双方合作会把米格29战斗机生产线引进回来,然后交给东北方面生产?”
如果真要说引进米格29全套生产技术,有关这个问题,汪正国完全有理由相信苏联那边不会拒绝,区区米格29生产线而已,这东西是前线战斗机,影响不会太大。
共和国引进的苏联战斗机,大都是引进全套生产技术,文总师现在这样想,完全没毛病,但他显然是理解错了。
“不不,米格29这种东西就算了吧,小短腿的事实都已经世人皆知,其采用双中推设计,我感觉它比我们的十号强不了多少,国内军方的人肯定也不傻,怎么会引进这种货色。”
现在十号工程已经进入到大规模飞行测试阶段,距离定型也快了,通过现在的初步飞行数据都能看出性能不俗,要说成功,那绝对是板上钉钉子,后续不会再有任何问题。
十号在设计的时候因为南非那边对航程有严格要求,所以机身油箱搞得比较大,再加上青城发动机本就油耗低,那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