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七章 石鼓书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二十七章 石鼓书院 (第2/3页)

贤祠、忠节祠等…

    圣礼殿是用于学生拜谒孔子的殿堂,门上方两块匾额写有“学达性天”、“万世师表”的字样。

    在书院南侧,有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书丹并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碑侧碑阴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题刻。

    甚至碑廊中朱熹的‘道中庸碑’,也显得与普通的石碑无二。

    李长青心中了然,含有浩然正气的古碑还是极少的,可遇而不可求。

    四大书院当中,出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还有应天书院的地位毫无争议,但是衡阳的石鼓书院和登封的嵩山书院还存有争议。

    可石鼓书院只见山石不见书院,所以现在一般选择把嵩山书院纳入四大书院,实际上石鼓书院在四大书院中建立的时间最早。

    李长青离开岳麓书院,坐大巴前往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在衡州石鼓山,处于湘江、蒸水两江交汇的位置,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寇炮火。

    现在的石鼓书院是衡阳市人民政府在二零零流年重新修建的,书院里的石鼓也是一九六五年制作的。

    李长青到石鼓书院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书院的大门关闭着,李长青只是望了一眼,书院里浓厚的世俗匠气就没有进去的心思,否则以他的修为,一座大门又如何等挡得住他呢?

    夕阳洒在江里,波涛拍打着岸边。

    李长青自身修养早就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虽然来石鼓书院一趟没有寻得先贤大儒的踪迹,却也没有失望。

    江水滚滚。

    李长青从背上取下焦尾琴,端坐在江边弹奏起来。

    琴音悠悠扬扬,仿佛从幽深的山谷里传出来。

    江边的行人听见琴声,仿佛见到一位满头发白的捕鱼人挽着裤子在江边行走,还有一位衣着简陋的樵夫在山上喊着柴。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继续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