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卷 第十九章 邮局诞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卷 第十九章 邮局诞生 (第2/3页)

天才看完。第四天还是一千多份,他整天都被埋在稿件堆里,连吃饭上厕所手里都拿着几份稿子在看,看的他都快吐了。

    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很多稿子就算达不到发表的标准,但描写的内容却又很多可取之处,只要稍微综合一下,再润色一下一篇合格的文章就出来了。现在如果再让他写,他一天绝对能写十篇,当然,这有点剽窃的嫌疑,他不屑为之。所以,他决定不到实在凑不齐稿件的时候,他是不会再出手写文章了,因为一想到题目,各种未采纳的稿子里面那些精彩片段就会自动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根本就不用他构思,直接摘录几段就成了,这跟抄有什么区别啊!

    就这样《新京报》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源源不断的送到朱慈炅这里,最少一天一期,有时候一天两三期,反正除了前三期内容是定死了的,其他的都可以根据投稿的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哪一期凑齐了十篇文章,哪一期就先做出来呗。

    这个时候可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当天的新闻当天报那是不可能的,时间偏差只要不超过一个月,那就算是新闻了,当然,如果遇到重大事件当天就能收到消息,那插进当天的报纸里也是可以的。

    朱慈炅一期一期认真的看着,吴梅村毕竟是新科状元,文采那是没得说,经他编辑过的文章基本上都形象生动、言简意赅,但有些文章与他要推广的东西切合的并不是很好,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这个是正常情况,吴梅村又没有见过后世那种铺天盖地的宣传手法,他拿捏不准要点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一般看完一遍之后,朱慈炅都要把吴梅村叫到跟前耐心的指导一番。

    几期之后吴梅村终于完全理解了朱慈炅的意思,要点拿捏慢慢变的精准,朱慈炅至此也松了口气,终于不用一天到晚研究报纸了,那玩意还真不是个皇上该干的活。

    报纸定稿以后就要送去排版印刷了,印刷作坊的老板们那叫一个积极啊,他们特意定制了一批跟报纸差不多大小的外框,保证每面都能一次印刷完成;他们还将印刷工作台都改成报纸大小了,这样工作起来效率更高;至于人员,他们更是多招了一倍,每个台面都是两套人马轮流上阵,一天十二个时辰疯狂印刷。

    印好的报纸一车一车的送到通政使司衙门,他们小小的库房一天就塞满了,后面更是把各处办公场所都塞的满满的,几乎到处都是。

    吴梅村看着这日渐堆积的报纸,犯愁了,这么多,怎么分发到个人手上去啊!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细想起来确是困难重重,大明两京十三省幅员是何其辽阔,就算是快马加鞭,跨过一个省都得两三天,送到最边远的省份去,半个月时间能到那都算快的了!而且不光送到就完了,你还得分发下去啊,谁来分发?

    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吴梅村的职权范围,他不得不再次向皇上求助。

    朱慈炅刚听到这个问题内心也是崩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