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总攻前夜 (第2/3页)
也都无所冒犯。今天这话的意思,是他董卓也想试试部下的女人啊。
李儒敏感的意识到了这点,急忙打圆场说:“郭翼毕竟年少气盛,新降三县多有不臣者,此乃降服人心之举,权宜之计也。”
文士还想说什么,被董卓打断了,“好了。既然郭翼没有割据之意,那就无需多想。”
李儒问道:“主公该如何安置西凉之地?”
西凉是董卓起家的地方,在座诸将也都是本地人。从感情上讲,他们自然是倾向于在西凉生根发芽。
但董卓和李儒都很清楚,西凉军想要搞一番作为,就必须入关,否则永远只能仰人鼻息。郭翼的出现更加剧了这种情绪,关中并不都只是浪得虚名的名门望族,也有能征战天下的英雄豪杰。
董卓扫过诸将,沉声道:“我们来此是为讨贼,当然是立下大功,谋取前程。”
会议结束,诸将纷纷回营着手撤退事宜。张济叔侄俩找到一个文士,此人四十多岁,刀削般的脸,眼神如秃鹫一般,在董卓帐下,他只是众多谋士之一,不被重视。但在张济的眼里,此人非同小可。
“文和先生,可有救命之计告知在下?”
这位文和先生,就是贾诩。他少有美名,有计略。只是此人用计太狠,凡事做得过火,董卓故而不喜。
贾诩故作惊讶,问道:“将军步步高升,何出此言?”
“明升暗降而已。”张济拱手弯腰,显得极为谦卑,恭敬道:“还请先生不要打马虎眼了。”
贾诩沉吟片刻,沉声说:“有两个办法。第一,此番立下大功,则主公必然赏识将军。第二,投奔郭翼,此人缺兵少将,用人之际,将军必获重用,只是此人乃天下名士,怕是瞧不起我等小民。”
“那就用第一计。”这还要选?为自己主公建功立业,当然是第一选择。张济再度拜谢,又问:“如今我没有一兵一卒,如何建功?”
贾诩微微一笑,眼珠子转了转,笑道:“将军请主公命你掩护断后即可。”
张济闻言,“善。”
回到自己的营帐,张济对踌躇满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