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三章 仿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三章 仿品 (第2/3页)

凭空想象出来的臆造之物,根本没有原型。

    而仿品,则是作者怀着学习的心态、怀着崇敬之情,临摹古人先贤的作品,它从用材、形体、工艺、风格上,都要与真品保持一致,以求形神合一。

    其实,所有的画家,基本都临摹过古画,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一个过程,这些人,大都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并以学习笔墨为目的,他们的作品,也大多都具有收藏价值。

    就像张大千临摹石涛和八大山人的画,也可以以假乱真,也是仿品,但是他依然是张大千的真迹,依然价值巨大。

    而且真正意义的仿品,都会光明正大标出来,不会遮遮掩掩以假乱真。像现在许多古玩店里卖的高仿品,就并不算骗人。

    所以,许多仿品,都会有临摹者留下的独特标记,以示区别真品。

    这幅《衙斋听竹图》,就算不上真正的仿品,它只是以此种手法来进行坑蒙拐骗、牟取利益而已,没有临摹者的标记,只是无名小卒的作品,几乎不会有人收藏。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保护原作、继承传统、提高技艺、扩大影响,比如各种版本的《兰亭序》就是一个例子。

    还有中国十大传世名作中的《洛神赋》、《女史箴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就是在原作泯没的情况下,靠临摹复制才得以保存至今的。

    现在博物馆中,宋代以前的画,留存到现在的真迹几乎没有,我们能够看到的顾恺之、张萱、周昉等等的画,基本都是后世临摹的,也就是仿品。

    但是现在,这些仿品的价值一样的高,一样是国宝级文物。

    “我这里有一幅郑板桥的真迹,几位前辈,不如指点指点吧?”这时候,罗元行在桌子上打开一幅书画,向几位老人家说道。

    这是他今天准备送给柳云飞的一份礼物,因此,之前他们才会讨论起郑板桥,柳云飞才会显摆一下他收藏的郑板桥作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