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老的见解 (第2/3页)
加工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通俗地说,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
“也就是说,郑板桥的笔下,不再是对自然实物的再现,而是思想情感的升华,自有其独特神韵。手中之竹区别于胸中之竹,即使是他自己,画作未完成之前,可能也不知道他笔下的画将会是怎样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画讲究的是意在技先,意大于技,而西洋画,是技在意先,凭借技术,表达意志,这也是两者的根本区别。所以,我们对先贤画作的欣赏,也是体会其中意境,不同的风格画法,就属于个人的技艺。
我们暂且把这幅画看为仿作,那么,郑板桥画的竹子,就是一种原创,是原先未有的。而仿作者,画的就是盗版,是照着郑板桥的竹子画的,而且不经一丝一毫的改动,这其中的神韵,自然就有了差别,也就形成了赵小友你之前说的感觉不对。”
周老为了详尽说明,表达他的意思,还做了个比喻。这一番解说,也没有让他酣畅淋漓,一吐为快。
说到底,自己还是看走了眼,这样的结论,也带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自己作为一个书画方面的大师,竟然比不上一个年轻人,真是枉活了几十年。
“老周还是你比较专业,你这样一说我就懂了,那你也觉得这幅画是仿作的可能性更大?”谢老对于他这番言论,也持认可态度。
“我就不再丢人现眼,妄下结论了。”周老摇摇头。
“如果这幅画是假的,那也仿得太高明,打眼也正常吧?我们几个老家伙,不是都没看出什么来吗?”齐老说道,玩了一辈子的古玩,早该有一颗平常心,只是,在几个后辈面前打眼,还被一个后辈指正,确实有点拉不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