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六十四章 画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六十四章 画册 (第1/3页)

    第四百六十四章 画册(第1/1页)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不肯轻易把“文正”谥号赐给大臣的,可以说是极端“吝啬”。

    唐朝时“文贞”是评价大臣最高等级的谥号,近三百年时间,只有五个人能得到这个谥号,魏征是第一个。

    宋朝共有九人得到“文正”谥号,其中包括范仲淹、司马光等人。相对于其极度繁荣的文化盛世,也是少得可怜。

    明朝文官集团那么强大,最后也只有四个人得到“文正”谥号。

    反倒是元朝,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也有四人获封。

    清朝则有八人,不过那是从乾隆时期才开始的,基本都是给归顺清廷的汉人,而且几乎都要进翰林院,做过帝师。

    所以,在后世看来,谥号未必就是最公正的历史评价,但也表明了在当时,他们极受皇帝恩宠、受大臣拥戴、声望极高。

    像清朝,获赐谥号的人中,现在叫的出名的也就曾国藩、孙家鼐、李鸿藻。

    而搅动晚清风云的李鸿章,得到的谥号是“文忠”,比文正低了一级。

    “说起来,晚清还有一个叫李鸿宾的人,也是大官。不知道是不是知道自己气数尽了,找几个名字寓意好的人来坐镇,以为这样就能鸿运当头?”

    有人调笑道。

    “那如果现在拍下来,转手出去岂不是赚上一笔?”许多人了解一番,开始蠢蠢欲动。

    “你以为那么好转手出去啊?李鸿藻也只是受部分人推崇而已,哪里那么容易卖出去?基本只有那种真正学识渊博的文人,才对他有兴趣,还要舍得花钱。

    那些附庸风雅的逐利之辈,对这个可不感兴趣,要是有人看上那方鸡血石,说不定还会争上一争,你看现场里,有几个叫价的?真是有便宜捡,还轮得到你?”

    那些不准备竞价的人,嗤之以鼻。

    抬眼看去,现场叫价的,确实不多,而且基本是一些老人家,价格上升速度也不快,磨蹭了半天,才突破两百万,之后就没人出价了。

    陶近深也不以为意,继续拍卖下一件物品。这种情况,他们拍卖行早就料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