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074章 山里的秋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074章 山里的秋收 (第2/3页)

经在夏天小满节气以后收割完了,麦地里面全是麦茬。

    玉米收完之后,接着高粱、谷子、地瓜等等的都要收获。高粱和谷子不是家家都种的作物,但是地瓜是桃花岭村村民们都种的作物。

    原先穷的时候,地瓜是充作粮食来食用的,现在大家玉米白面的都够吃的了,地瓜种植了主要用来喂猪或者直接卖掉换钱。

    山地贫瘠,不适合种植其他的农作物,但是红薯这种作物却很好的适应山地的环境。

    倘若没有明末1593年的时候从吕宋引进的红薯,恐怕桃花岭村这片土地上到现在还是荒无人烟。

    看着父母到地里每天辛劳的劳作,而自己则每天清闲得在几个鸡舍走来逛去的,王少东这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父母两个人种植十亩地,实在是太辛苦了。

    不过,这种情况明年就会有所改变了。等到明年的时候,自己成立了生态农业公司之后,家里面这十亩地,完全就可以由公司的员工去负责春种秋收的工作了。

    从每年的九月中旬一直到十月底,都是玉米秋收的时节。然后玉米收完之后,家家户户又开始忙着切地瓜。

    地瓜是根茎作物,含水分比较高,不适合保存,然后老百姓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地瓜切成薄片,再晒干成地瓜干,就解决了储存的问题。

    地瓜是高产作物,亩产可达七八千斤左右,晒干成地瓜干也有一千五百斤左右。

    所有的地瓜要赶在上冻之前全部晒成地瓜干,要不然一上冻,地瓜便会烂掉了。

    在2002年的时候,如果雇人收玉米的话,一亩地大约需要35块钱,不过王富民两口子可不舍得。

    今年王富民两口子种了两亩地的麦子,收获了1600斤小麦,足够他们吃一年的了。剩下的两亩半的水浇地,王富民两口子全部种成了玉米。现在因为玉米种子好,产量也很高,一亩可产一千多斤。要知道,在明清时候,玉米的亩产只有150斤到300斤左右。

    科技的进步给人类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