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想法 (第3/3页)
惑的目光投在了陆守荣的脸上。
“两万四千公斤的粮食就在陵县,需要点检的话可以在陵县直接点检。”陆守荣没有让三人久等,清了清嗓子继续开口:“还有五万六千公斤也不在德县,在聊城我妻兄李运诚处,我来的时候已经给他拍电报要了六万公斤的粮食备用,但是需要人护送,以防中途有人捣乱。”
陆守荣这话说的半真半实,怕人捣乱是真的,给李运诚拍电报是也是真的,但孙桐峰回来的太快,陆守荣还没有等到李运诚的回电就赶到专区公署来开会了。不过他相信以陆李两家的关系,李运诚一定不会拒绝,毕竟李家也正在折现家产。
“这个没问题,我立刻给南京打电话,让范筑先亲自安排一个连的护卫,再让保安团派一个连去接。”
孙桐峰一听大喜过望,立刻应允了下来,他最怕陆守荣筹不齐粮食,到时候被别人抓住这个事情来做文章,只要陆守荣能够凑齐粮食,护卫再加派一倍他也愿意。
毕竟现在粮食短缺,按照过往一些粮商的德行,春荒时节在竞争对手的粮仓放火投毒的事情从未少过,而陆守荣这次又得罪了这么一批人,还是小心谨慎一些的好。
粮食的问题解决了,孙桐峰和何思源闻承烈三人也都松了一口气,陆守荣知道他们三人还有很多事情要谈,没有就留,出来之后再值班室停顿了下脚步,陆文青见父亲神情正常,脚步沉稳,没有任何慌张的迹象,便将心理的担忧放了下来,父子二人对视一眼,然后陆守荣快步离开了公署。
刚出公署门口,周笠拿着一张电报纸迎了过来,陆守荣接过电报看了两眼,心底悬着的那块石头落了下来,一丝不苟的把电报纸折齐放好,上车离开了公署。
陆文青在公署一直待到深夜才回来,回家后见陆守荣的书房还亮着灯,知道老爹还在等着自己,便径直进了书房,见陆守荣正拿着一本《求阙斋文集》看得出神,书桌上放着两张电报纸,知道是给自己留着的,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然后坐在老爹对面拿着电报看了起来。
两份电报一份是下午李运诚发给陆守荣的,说粮食正在预备,最多两天即可启运。另外一份是大哥陆文远发给老爹的,说陵县县政府连夜去了陆家的粮仓点检粮食,目前已经点检完毕,全部交由警察局看守,他明天就可以带着人回德县来,问陆守荣还有什么交代。
“父亲,我有一个想法。”
把电报纸放下,陆文青没等陆守荣开口问公署的情况,先行开口说道。
这个想法是他晚上才有的,何思源、孙桐峰、闻承烈三人为粮食到位后灾民如何安置问题商谈了一晚上,陆文青在门外隐隐约约的也听了一晚上,心里有了些主意,但还不敢下决心,因此回家来请教父亲。
“灾民中有不少人其实年轻力壮,但现在正值冬末,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劳役可征派,若是坐视这些劳动力闲置太过可惜,我们是不是可以以征代赈?”
陆文青将自己的想法缓缓说出,眼神之中绽放出期冀的光芒。
三四万灾民,出去老弱病残,至少也能选出五六千精壮的汉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