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需求强烈 (第2/3页)
80年代末期,经典更是一个推着一个出来的,而且这段时期的经典作品伴随着很多脍炙人口的主题曲。比如,1986年,中国第一部采用特技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播出,获得了极高评价,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
这版《西游记》此后的几十年间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
1986年,上海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济公》应运而生,每晚家家窗户里传出的都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主题歌.
还有,1987年春节,36集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一次以日播的形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当《枉凝眉》在剧中唱得千回百转之际,最高收视率创下了空前纪录,造就了中国电视剧史“难以逾越的经典”.
而出现这种动辄收视率破天的情况也跟电视剧制作数量不能充分满足大家的收看需求有着很大额关系.
没办法,可供选择的电视剧就同一时段就这么一部,大家不看这个就没别的看了.
而解决这种情况的办法也就只能是外购电视剧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相较于早期一度火爆内地荧屏的美国、曰本,甚至墨西哥剧集等等,香港、台湾地区生产的电视剧集,因为同种同文,价值观和表述方式基本与内地普通观众一致,逐渐后来居上,成为八十年代中后期,占据内地各大电视台半数以上主要时段的主要电视节目.而这其中,受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古装剧集又是最主要的产品.
在八十年代初,最早打入内地市场的电视剧无疑是香港的电视剧,霍元甲,上海摊之类的.
但是港剧却是需要配音的.而在这一点上,台湾的电视剧却有着很大的优势.
台湾电视剧七十年代开始起步,稍晚于香港,但是因其兼包并蓄,到了九十年代以后,逐渐取代香港成为华语地区首屈一指的电视剧生产地.
恰好这时候台湾放开了文化传媒领域的guanzhi,和neidi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
为了维持这种改善,这时候台湾的电视剧开始被允许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内地市场.
乔峰为什么一开始就把目光对准了内地市场,就是因为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