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好一个理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好一个理由 (第2/3页)

暴涨的前奏.

    当1992年总设计师发表讲话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后,海南建省和特区效应终于得到全面释放.

    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655.8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

    平摊到海南全省的人口,平均每8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

    但是这些人,这些公司当然不都是为了盖房子的,事实上,大部分人都在玩一个“击鼓传花”的古老游戏,他们手里传的是地皮,是楼花.

    许多楼盘一拿到报建批文就登广告,连地基还没有开始打,价格就已经翻了几倍。在一片火热的行情,所有人都认为会有最后的那个“傻子”来接盘.

    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仅海口一地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就达800万平方米,地价由1991年的十几万元/亩飙升至600多万元/亩.

    同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83%,另一个热点城市三亚也达到了73.6%,海南全省财政收入的40%来源于房地产业.

    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1996)》统计,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涨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顶峰,短短三年,增长超过4倍.

    这价格要远远超过北平,上嗨.

    而与海南隔海相望的广西省北海市,房地产开发的火爆程度也毫不逊色。

    1992年,这座原本只有10万人的小城冒出了1000多家房地产公司,全国各地驻扎在北海的炒家达50余万人。经过轮番倒手,政府几万元/亩批出去的地能炒到100多万元/亩,当地政府一年批出去的土地就达80平方公里.

    那势头任谁看了都要说一句疯了,绝对的疯了.

    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在赚钱,赚大钱.

    然后赚了钱再买地,再盖楼,再卖地,卖楼花.

    但是,就在最疯狂的时候,有人却看到了危险,然后提早离场,实现了胜利大逃亡.

    其中就有潘石头还有他们的万通六君子,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