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章布局九龙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4章布局九龙仓 (第2/3页)

才对不起,请您多多担待。”

    而后又介绍到身后那位中年人,说道:“这位是我们地总经理,您的交易将由他来完成。”

    “你好,先生,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唐单名一个兴字,请问先生贵姓?”

    “我姓张”张恒说道。

    唐兴笑了笑说道:“张先生,不如到我办公司坐一下,我亲自替你办理相关业务。”

    张恒没有拒绝这个提议,一前一后来到唐兴的总经理办公室。

    “张先生,请喝杯茶吧。”唐兴的秘书倒来几杯茶水,分别递给两个人。

    “张先生,你这次来是……”

    张恒回忆了一下,1977年到1978年年初,九仓股市价在13~14港元之间。九龙仓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就是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

    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当时同一地区官地拍卖落槌价,每平方英尺以6000~7000港元计算,九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九龙仓旧址地盘若加以合理发展,价值更是不菲,即使以高于时价的5倍价钱买下九仓股也是合算的。

    基于这种考虑,张恒打算不动声色,买下约2000万股散户持有的九仓股。

    当然了,现在张恒也没这么多钱,而且在这里大量的够买九龙仓的股票,不出两天怡和就会知道,这样会引起怡和的警觉,那就不妙了。

    怡和洋行(英语:Jardine Matheson,SGX:J36,LSE:JAR)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清朝时即从事与中国贸易。

    如果不是在“九七过渡”问题上始终抱有悲观态度,改而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在香港的势力范围日渐衰微。到1976年12月底,怡和只持有约5%的九龙仓股份,和3%的香港置地股份,达到历史最低比率。

    就算是这样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掠其胡须的。

    张恒打算在这家交易所完成200万股的交易,这个数目对于怡和而言并不能引起怡和系的反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