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九龙仓 (第2/3页)
高了收购价格,以17元每股为买单挂起,果然还是有很多人卖出的。
袁天凡每天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慢慢的吸收九龙仓的股份,可是当袁天凡吸收了1000万股的时候就发现股市出现异常,以20元一股竟然很难收到卖单。
袁天凡发现了这个情况立即向张恒报告
“张先生,我发现有两股势力进场,在大肆以高价吸收九龙仓的股票,而且职业炒家纷纷介入,大户小户纷纷出马,九龙仓股价蹭蹭的往上涨。”
张恒估计这两股势力有可能是包玉刚和李嘉诚两个人,有了这两个人在这搅局,张恒后面的股票估计很难收购到了。
果然接下来几天,九龙仓的股价翻着跟头往上涨,加上股市有流言传出有大买家想要收购九龙仓。
于是更多的职业炒家纷纷介入,大户小户纷纷出马,九龙仓股票持有者纷纷收回卖单。
仅仅一个星期,九仓股仿佛温度计被火一灼,急速窜到每股65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可是张恒总共只收购了4000万股的股份,还差1000万股。
同时九龙仓集团感到大势不妙,立即部署反收购行动,在市面上大量购入散户持有的九仓股票。
可惜市面上的散户的股票大部分都被张恒吸收,还有一小部分被包玉刚李嘉诚吸收,还有一些散户想要待价而沽,所以市面上很难再吸收道股份。
而且现在九龙仓的股票达到了65元每股,九龙仓这些年盈利情况并不理想,资金有限无法以跟高的价格收购九龙仓的股票。
在怡和系的执掌下,九龙仓虽先后建有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厦等著名物业,但在经营方式上却不足称道。
他们固守着用自有资金兴建楼宇的理念,只租不售,造成资金回流缓慢,使得集团陷入财危机。
所以它只有向它的主人怡和洋行求救。
实际上,怡和的现金储备也不足以增购现如今已经像发疯了一样的九龙仓股票。
怡和洋行想要将九龙仓的股份吸收达到绝对安全的水平,就要拿出20个亿的现金,这还是在股价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