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1章 家家在搞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1章 家家在搞钱 (第2/3页)

是喜欢当老师,教书育人,每天跟孩子们一起,很开心,也充实。”

    吴青禾的这番话,有些出乎韩春雷的意料之外。

    听他这意思,下海倒腾蛤蟆镜,好像不是他本人的意愿?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尤其是生意上,所以话讲到这里,韩春雷也就点到为止,不打算再往下问了。

    问多了,反而有点让人不舒服。

    他客套地回应了一句:“吴老师,下海做买卖,也挺好的。”

    谁知他不打算往下问,吴青禾却自顾自地,继续往下说道:“春雷,你知道吗?我有个同学,之前回苍南当了老师,现在他们学校都关门了!”

    韩春雷好奇问道:“怎么学校都能关门啊?”

    吴青禾嗤笑一声,说道:“因为我老家那边,大家都在搞私货生意,每天都有十几艘渔船从台湾那边过来。学生们都被家里人叫去卖蛤蟆镜、卖收音机了。没有了学生,学校当然要关门。”

    韩春雷知道,他口中的“私货生意”,就是走私。八十年代的浙南沿海走私猖獗,这段历史他清楚。

    吴青禾继续道:“我那位同学,老师当不成了,一家老小又要养活,于是被帮那些船老大拉去做账。每次分点私货,他转手一卖,一次就能几十上百的进账,抵得上我们当老师大半年的工资了。这不,我家里人才催我回去,说我教一辈子书,都没有卖涤纶布的文盲挣钱。”

    吴青禾的语气中透着落寞和失意。

    韩春雷没有想到,吴青禾他们那边会到了学校都关门,全民皆走私的地步。

    “吴老师你现在也是在卖私货?”韩春雷问。

    “是啊。卖涤纶布。生意还不错,一天能卖掉两三百米的布。”

    吴青禾指了指杭州的方向:“这次,有个杭州的朋友想要点这个货,所以我就给送来了。”

    韩春雷若有所思:“这涤纶布得多少钱一米啊?”

    “我们卖的话,就三块一米。不过没他们转手挣得多。”吴青禾直接道。

    韩春雷点了点头,这一点吴青禾说得大实话。

    这涤纶布,还有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叫“的确良”。

    在这个物资缺乏的时代,人们穿衣主要以棉布为主。但是棉布的颜色比较单一,而且不耐穿。的确良这种料子光滑、耐用,还可以印染出鲜亮的色彩和图案。这个时候,要是能有一件的确良的衣服,那绝对是一个追赶潮流的时髦人。

    去年韩春桃结婚,毛玉珍买过几块的确良的布,大概是要10块钱一米,价格很是不菲。

    吴青禾说,他一天就能卖出去两三百米涤纶米。就算他一天平均能卖两百米的涤纶布,按照他三块钱一米的价格,一天就能营收六百,一个月将近两万的营业额。

    就算他50%的利润,这一个月净利润都能上万啊!

    靠,一个月,一个人,挣出一个万元户???

    两个月的净利润,就顶上了他春雷茶业去年一年的利润?

    走私,真踏马是暴利啊!

    韩春雷这么默默一算,心里有些酸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