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二章 火器的重要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二章 火器的重要性 (第3/3页)

哨成为了李克青手中的首支火枪部队,虽然人数只有区区的二十人,但是对于李克青来说,却是在军事体制上跨出了重要一步。

    而购买质量上佳的火铳成为了目前的首选,因为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面临与马匪的战斗,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来给李克青建立火枪工坊,手底下除了用过火枪的齐林之外,便一无所有,关于火枪的使用方法和一些变革发展也只是在后世的军事论坛上草草了解过,也就是说李克青根本就是两眼一抹黑,完全没有方向。

    不过,好在此时民间还留存有不少火铳,也就是山民们口中的“鸟铳”,李克青派去收购火铳的人不到三天时间就带了三十多支火铳和不少铅子火药回来,不过却花了李克青三百两银子,这让李克青不免有些肉疼,一把火铳折合五两银子,三十多支就是一百五十多两,在加上好几百斤铅子和火药花了一百多两,总共三百两,三百两其实也不算贵,可对于眼下捉襟见肘的李克青却是一大花费,毕竟现在李克青的摊子越铺越大,每天花钱如流水,库里的银子眼见越来越少,任谁也有些坐不住。

    不过这也让李克青清醒的认识到要想组建强大的火器部队,银子就必须得足,不然只能是一场镜花水月而已。

    这么快就收购到所需要的火铳,却是出乎李克青意料之外,原本在李克青印象当中,满清朝廷对于民间特别是汉人拥有火器是严令禁止的,轻则杖刑,重则流徒关外。

    可是在这青龙山地区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多的火铳,李克青也是不得其解,后来经秀才张元松的一些委婉提醒才弄明白。

    满清皇朝前中期,团练、宗族、盗匪、会党等群体以及平民百姓掌握了大量火铳、火炮等火器。

    对民间火器,清朝法律都予以禁止、限制,但是在一定情况下,又希望民间的武力能补助国家武力的不足。

    因此,对民间火器一直在严厉禁止和适当限制之间摇摆不定,其宗旨都是为了维护满清皇朝的统治秩序,满清禁止、限制民间武器的法律,实际上并未得到贯彻执行,民间仍然拥有大量的火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