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试铳 (第2/3页)
一时间两人其乐融融,交谈甚欢,经过一番交谈,李克青大致了解到宋典原本就是襄阳府火器局的大匠作,铸火铳火炮的本事在整个襄阳府也是数一数二,乾隆十四年平大小金川时,替前去平叛的清军铸造过不少火铳、火炮,因而积累了大量经验。
可是几年后,大小金川被平定之后,朝廷就再也没有了大的战事,渐渐承平日久,对火器的需求也大大减少,襄阳火器局也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如此多的工匠了,所以宋典也就自然被裁撤出了火器局。
生活无可依仗的宋典只好带着老婆孩子,回到谷城县的老家教教徒弟或是偷偷的帮人私铸些火铳为生,日子过的很是清贫。
不过,这一切即将成为过去,李克青为了能让宋典帮自己铸造火铳、火炮,已经开出了三百两银子的年薪,如此高额收入的诱惑,宋典当然无法拒绝,以宋典的性格使然,若是能给的起价钱,私铸明令禁止的火炮恐怕也不是什么问题,反正之前这事儿他也不是没干过,只是没有这回在李克青手下这么明目张胆而已。
※※※
因为事关重大,李克青这些天几乎是天天睡在火器坊里面,仔细的关注铸造火铳的流程,并绞尽脑汁搜刮脑袋里的后世的一些军事历史常识。
此时,院中的小高炉已经搭好,连带着一个大大的凉棚,凉棚里面有好几个工人正奋力的使用铁锤敲打着一根浑身通红的铁棍,铁锤打在铁棍身上不时传来“叮当”的声响。
“使劲儿!使劲儿!你是没吃饭还是怎么滴!”
“宋灿,你他娘的到底打到哪里去了,得打准,明白不!”
宋典正站在高炉边,指导自己的儿子和工人们敲打铁棍,并不时催促工人用力。
而李克青也正站在铁炉旁,饶有兴致的观看满清时代的人们如何铸造火铳,在这这前他还真没看过。
在观看的同时,经过宋典的解释,李克青也大致明白了这个时代的铸铳法,一支火铳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枪管,枪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火铳的优劣程度,也就是射程与穿透力。
在制造枪管的时候,需先将熟铁棍打成铁板,然后再将数层熟铁板卷合成枪管,然后冷却,在枪管的锻造中的冷却环节必须十分均匀,不然就会造成枪管前后质地不一,很容易炸膛。
要将枪管做得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