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口号 (第2/3页)
经验,提到了很多西方火炮和火枪的铸造和使用方法,在超出这个时代近两百年经验的李克青看来,张茂桢对西方火器的掌握应该是非常熟练。
对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反清志士兼火器专家,李克青也不是没有怀疑其投军的动机和身份,不过张茂桢的解释是自幼受其父亲的影响,一直心怀故国,对满清的黑暗统治颇为不满,一直以推翻满清,恢复汉家江山为己任。
在问及其父祖的身份的时候,张茂桢三缄其口,只推说祖籍是荆州府人士,祖上曾是大明的官员,曾辅佐过南明永历帝,后被清军俘杀,其中有一子逃脱回到湖北的故乡,一直以反清复明为己任。
吴三桂扯旗反清的时候,祖上曾打算在江北起事,后来因为事泄,为了躲避清军追铺,这才迁居到襄阳府谷城县,一直隐居住到现在。
不管张茂桢因何投靠自己,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军中多了一个熟悉西洋火器的专家。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身”,只要他是真心实意的投靠自己,就像他说的那样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其来历和出身也没有必要再去纠结。
想到这里,李克青当即就将张茂桢留在军中听用。
安顿好张茂桢祖孙和范富学等人之后,还没过一会儿,李克青又接到了关于襄阳府北码头的最新战况,从情报司在襄阳府的探子来报,安襄荆郧道台浦霖派兵包围襄阳被码头之后,就向码头驻军杨铁发动了进攻。
虽然清军人多势众,不过在码头坚固的工事和光复军的燧发枪前,碰了一鼻子灰,连续进攻了两天,清军死伤不少,可还是没有攻下襄阳北码头。
后来,当襄阳镇总兵官达色大军失败的消息传到襄阳之后,清军不知怎的忽然停止进攻码头,而是改为围困,连带着整个安襄荆郧道,除襄阳府以外的郧阳府、荆门州、安陆府等地的绿营也被浦霖紧急调往襄阳府。而且眼下整个襄阳府都处于一种临战前的紧张态势,进出城门盘查的极严,夜晚也处于宵禁之中,往日夜夜笙歌、热闹非凡的江上青楼画舫、酒馆、赌坊等也全都歇业,看样子颇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架势。
这么看来,杨铁和沈德新他们暂时是安全的,浦霖在兵力没有集结完毕的情况下,绝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