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再见赵曙(二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一章 再见赵曙(二合一) (第1/3页)

    吐蕃境内,因为有着一开始布置下去的四十几人在暗中潜伏,再加上吐蕃如今与西夏围绕着仁多泉城的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导致吐蕃境内没有太多士兵,一路上倒是避开了不少的麻烦。

    耗时十三天时间!

    只有辛一、辛羸和虚一上师三个人,一路上紧赶慢赶,总算是以最快的速度出现了东京汴梁。

    “不愧是中原繁华之地!”虚一上师看着满目琳琅的大宋市肆,以及街道上人人皆是满面笑容的模样,他不由得如此感叹起来。

    这的确比之记载中的大唐长安还要繁荣,车如流水马如龙!他觉得辛将军这句话很是贴切。

    至少这样繁荣的画面,在天竺是从来不曾见过的!

    辛羸轻笑:“那是自然,中原之繁华,只要不出意外,它会永远成为世界的中心,也因为如此,我们这块土地,才被举世之人称之为中原!”

    中国这个说法,在宋朝其实没那么流行,中原这个说法,才是最为流行的。

    当然,在周的时候,这块土地被称为诸夏,是为夏土,在汉就开始称之为中原了,中间唐朝的时候,有称作东土,不过,最后还是中原比较合适。

    至于中国这个称呼,等再等两百年,等到明朝的时候,才会真正的出现中国的称呼,至于天朝上国,那就是满清搞出来的玩意儿了。

    “上师这便随我去见见那病人吧。”辛羸淡然开口。

    虚一上师点头,他也很着急,如今天竺佛门仿若处境本来就很是艰难,甚至于,他离开的这十余日,天竺就可能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所以,挽救佛门,乃是迫在眉睫的事儿,能早一刻便早一刻!

    一路风尘仆仆之下,辛羸都没心思回家收拾收拾,便直接带着虚一上师来到了濮王府。

    七月初五当日。

    辛羸站在濮王府前,敲响了房门。

    朱红色的大门缓缓推开,房门微微惊讶:“十一郎这便回来了?!”

    辛羸点头:“陛下可在?!若是陛下不在,还劳烦去请陛下过来!”

    这句话倒是没什么问题,辛羸在六天前入大宋境内的时候,就得到了影卫军传上来的消息,皇帝赵曙跟曹太后矛盾激化,终于爆发了历史上的那一场导致两宫不和的濮议之争。

    事情是这样的,辛羸大名府一战,赵曙被气得病发,然后便养病去了,朝中大事,皆由曹太后垂帘听政。

    待到五月初九,赵曙病愈,重新回来亲政,曹太后便也知趣的撤帘归政。结果才不到半个月,赵曙这丫的不知道怎么想的,始终觉得自己不是仁宗皇帝的亲儿子,然后,就想着给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定一个太上皇的名分来。

    本来这种事儿很正常,大宋也崇尚孝道,曹太后也不好阻止,可偏偏也是这个时候,辛羸在西军打了胜仗,曹太后便想啊,她老人家的外援那么厉害,就得趁着这股势,压一压皇帝,不然,真让皇帝把他亲爹的名分轻易的扶了起来的话,那回头,赵曙是不是还会把他亲妈扶成皇太后。

    那到时候,曹太后又如何自处呢?!

    于是,曹太后跟赵曙闹了起来,赵曙死活要给亲爹加个名分,曹太后死活不答应……

    于是,赵曙一生气,就从皇宫跑了出来,呆在濮王府,死活不回皇宫了,还直接扬言,若是连为人子之本分都做不到,还做什么天下之主,不若请太后另觅贤良。

    这句话一出,诸多王子公孙蠢蠢欲动,一个一个都觉得自己当皇帝的机会要来了,于是,曹太后那边更是门庭若市,天天都有皇子公孙去拜访。

    本来,遇到这种皇宫内不和的事儿,为了天下大计,四相是必须出马去劝的,历史上濮议之争发生的时候,也的确是欧阳修和韩琦去两头劝,劝好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欧阳修不被赵曙待见,要不是富弼那货一副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响屁的样子,欧阳修的相位早就被撤了。

    欧阳修说不上话,四相中王硅懒得管这事儿,毕竟两头不讨好,对于王硅这种投机主义的人来说,这种事儿,他是打死也不会干的,至于曾公亮,这家伙就是一个谁都不得罪的老好人,再发掘两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