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九章 老将耿炳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九章 老将耿炳文 (第2/3页)

但这毕竟是历史,李景隆不可能不知道耿炳文会大败,为什么还要继续让他来?

    难道历史真的不可能改变,所以李景隆就算知道此战必败,但仍然没有办法阻止耿炳文领兵?

    这种可能性不大。

    回想着当日在殿前说仙语的场景,第五安觉得那个皇上确实是人年轻、一根筋,好忽悠。

    在忽悠这件事上,他相信李景隆有这个能力。那么,让耿炳文出征便应该是李景隆的故意。

    这要引起重视。

    根据对腹黑男李九江的了解,他必然会耍心思。

    问题是,他会耍什么心思?

    第五安皱眉暗忖,不知过去多久。待回过神来,说话的人已经换成朱高煦。

    朱高煦道:“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耿炳文大军将驻真定,我以为先去真定探听消息,然后再对布置作出调整。”

    朱棣想了想,点头道:“那此事便交由你去办理。”

    朱高煦笑了笑,道:“父王,此事可以交给城管军去办。”

    朱棣挑眉暗道:“煦儿怎么如此糊涂……”看看道衍,又笑道:“太师的二师兄乃是江湖小灵通,此事交由城管军甚是适宜。”

    第五安注意到了朱棣的神色,但并没在意,他也觉得二师弟最适宜。同时,他决定要亲自去一趟,一定要把李景隆的意图摸清楚,于是领命。

    …………

    在朱棣商议如何对付耿炳文大军的前几日,京师皇宫中自然要商议耿炳文出征的具体事宜。

    其时,李景隆、黄子澄、齐泰、徐辉祖、徐增寿以及几位附马都在,并且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此战必胜的信心。

    只有和术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寝殿门外。

    和术是朱允炆的近侍,朝中许多大臣因为这一点而主动向他示好。但他并未因此与任何一个大臣走得更近,当然也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对朝臣,他始终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不温不火的关系。

    这也是朱允炆重用他的原因。

    但对于前军左都督徐增寿,和术表现的似乎有些冷淡。而徐增寿却不察和术对自己的态度,进殿、出殿时都要与他热情地打招呼。

    黄子澄等人看在眼里,只能微微摇头,暗叹故魏国公徐达再如何威武,却也不能保证儿子个个有傲骨。

    但黄子澄等人并未注意,在徐增寿出殿时一脸笑容地向和术辞别的时候,和术下垂的眼睑迅速而细微地收缩了一下,与徐增寿交换了一个眼神。

    黄子澄等人出宫后各自回宅,徐增寿当然也回宅,并且进了密室。

    不多时,徐景昌进来。

    徐增寿脸上再无黄子澄等人看见的那种几乎可以叫做谄媚的笑意,而是面沉如水,说道:“确实是十三万人马,黄子澄、李景隆等人并未与那位另有安排。”

    徐景昌点点头,道:“最近渠道出了些问题,消息可能要迟些才能送去,不知道会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