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十六章 景隆之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十六章 景隆之策 (第1/3页)

    原谷王府长史刘璟和前军左断事高巍被朱允炆遣到李景隆帐下,随军谋划、参政军务。

    前者因谷王和辽王一样,接到朱允炆旨意后便麻溜儿地跑回了京师,故而想立功另谋前程;后者则是死忠于皇上,尽管自己和卓敬的推恩之策未被采用,仍想着尽快替朱允炆分忧。

    故而听闻朱棣率十数万大军东去救援永平的消息,二人立即赶到大将军帐中,为如何讨伐北平献策。

    大将军李景隆正在写信,示意二人稍安勿燥。

    盛庸、铁铉、何福,以及被朱棣放还的李坚、平安等等,都是要联络一下感情的。按照原计划,这些事情本应该再缓上一缓,但现在却耽误不得。

    李景隆很清楚这些人在靖难之役中的作用和能力,更清楚六百年后蒋某人数百万部队是如何被打成一般散沙的。

    对于行军打仗,令行禁止、服从调度是前提。若真能如此,那么收信之人便如自己手中棋子,北攻南守,莫不随心所欲。

    仿佛看到了千军万马在自己调令下大开大阂地纵横南北、燕军节节败退的场面,李景隆嘴角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笑。

    刘、高二人见大将军如此镇定,心中颇为惭愧,一边暗自赞叹大将军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改,一边暗责自己太过沉不住气。

    过了小半个时辰,大将军终于笑吟吟地放下了笔。

    刘璟赶紧说道:“大将军,朱棣于三日前亲率十五万人马救援永平,现在北平空虚,正是光复的好时机。”

    李景隆微笑着点点头,道:“请刘长史详细说说。”

    刘璟看了看高巍,再道:“我与左断事商议过,或可分兵两路,一则经良乡攻北平,一则至通州,截断朱棣回北平的必经之路。”

    李景隆笑了笑,道:“看来二位确实是精心谋划,所想十分周虑。中路以河间五万先锋牵制雄县、鄚州之敌,大军则分两路绕行北上;纵然最后攻北平不得,亦可将雄、鄚二地围奸收复?”

    高巍道:“大将军高明,我二人所想正是如此。”

    李景隆点点头,不再说什么;站起身来,负手慢慢踱行。

    作为六百年后的先知,他岂能不知当年的李景隆攻打北平的战况?刘、高二人所献之计,正与历史记载相同。

    现在的问题却是,眼下的情形已经与历史有所不同。

    按历史记载,朱棣确实去解围了永平,而且意外地挥师大宁,将宁王朱权的兵马来了个一锅端,然后才回救北平。

    历史上的李景隆则利用朱棣去大宁的机会,实实在在地围攻了北平,甚至手下猛将瞿能差点破了城门。

    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