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2/3页)
大军不进德州城,而是他连德州的百万石粮草都不带走。
这有几个意思?
高巍觉得自己还是不了解大将军。
最初以为大将军是纨绔,现在他可以很负责地予以否定;大将军神机妙算的本事他也见识过,但白沟河这战又让他很是莫名其妙。
败仗!
这两个字在高巍心底闪现过,但他很快又将其压了下去;毕竟大将军在开战之初就说过,他可能会退守济南。
虽当初说的是“可能退守”,但毕竟是料事在先,所以眼下战况应该还是大将军的掌握之中吧?
揣度无果,他还是只能认为大将军高深莫测。
相对于高巍对李景隆不确定的判断,何福、盛庸对李景隆的认识就很简单而明了。
出兵六十万,折损二十多万,且退守济南,这是明显的败仗。
对于这个败仗,二人无比郁闷。
接到合围朱棣的军令后,他们立即整兵拔营;待一切准备好了,又来道军令让他们撤德州;德州城都没有进,第三道军令又让其退济南。
这是行军打仗啊,不是过家家!
但李景隆不仅是大将军,而且对二人有推举之恩,他们只好将郁闷藏在心里,然后随李景隆渡黄河回济南。
不仅仅是高巍、盛庸、何福心中有疑问,军中将领对李景隆此举多有不解;李景隆并未多说,只说德州虽好,朱棣却未必有福享有。
众将莫名其妙。
过得数日,这个疑问有了答案,却是李景隆将德州城中粮草全用巴豆汁浇灌;朱棣十数万大军进德州后,次日便有一半军卒上吐下泄。
五月既热,朱棣随军又无多少草药,军卒得不到及时解毒,症状就更加严重,最后因不治而亡者逾千。
经此一疫,朱棣大军战斗力锐减,除留张真镇守德州外,余者全部回撤北平。
济南本有三十多万兵马,按理说在朱棣大军病困德州时便是最好的出机会,李景隆也有心夺回德州,偏偏朝廷突然来旨调李景隆回京师。
李景隆在莫名其妙、不可思议、晴天霹雳各种情绪的围攻下,只得令南军坚守济南,待自己回来后再作计较。
而李景隆一去便没再回来,直至一个多月后朝廷才拜盛庸为大将军,并令高巍出使,与燕军讲和。
如此,燕、南军隔黄河对峙,至年底都没有交过战。
此是后话,暂时不提。
且说第五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