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二章 MMP的小鬼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二章 MMP的小鬼子 (第2/3页)

大酒店”的地址已经选好了,在越秀区流花路,离着中山大不远的边上。

    喇叭刘说,唐风采的衣服在香港卖的很不错,他想要在九龙郊区投资建厂。

    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徐学成捧着语文书窝在教室里觉得很无奈!

    “成成哥,你准备考哪啊?”俞平捋完了一套物理的知识点后问道。

    “是啊,我准备考哪呢?”徐学成也问自己。

    华清?北大?还是沪海的复蛋,中山大也许也可以考虑?

    “你呢?”徐学成反问道。

    “我?我不知道,老师想让我考北大。”

    这倒是不出徐学成的意料,毕竟杨校长自己就是北大出来的人,而且那里也是最高学府,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弟子能继承衣钵。

    “也许是北大吧,”徐学成答了一句。

    他不是没想过香港甚至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学,不过最终还是在脑海里否决了,算是圆上一世的大学梦吧,毕竟现在他也不用依靠大学去端那一份铁饭碗了。

    课间,徐学成看到黄小民在捧着一本《收获》看的入神,走过去拍了他一下。

    “还在看课外书?”

    黄小民道,“你不知道,这篇文章写的太震撼了!”

    “哦,是什么作品让我们的小才子这么推崇!”徐学成接过他的书,翻到了黄小民看的那一刊。

    《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著。

    徐学成上辈子读过这篇,对于刚从天地混沌、人妖颠倒、鬼魅横行的“日蚀”年代走过来的新时代青年来讲,这种隐射四人帮的文章的确是突破禁区,震撼人心的。

    八十年代的文化热是很盛行的,虽然书市稀落,但群众是处于文学饥渴状态的,最早畅销的就是这类伤痕文学、知青。

    其实在他们这些偏远些的县城还好,像省会洪城,甚至再繁华一点的类似北平,沪海,羊城的大城市,街头巷尾、胡同小道多是古怪装扮,自诩是文艺爱好者的人,往往是一群人相拥在一块,或探讨旧时的文人书画,或谈论当今的时事新闻,总之看什么都带着一股子批判精神。

    可以说,这是一个愤青盛行的时代!

    崔健还没有出道,《一无所有》也还尚在襁褓,不然徐学成估计这些文青们都要捧着他直到癫狂的地步了。

    再次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上来说,徐学成不会说这种热潮不能说没有意义,但他也不赞赏。

    文青们读各种、写评论、针砭时弊,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