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五章 厮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零五章 厮混 (第1/3页)

    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提出来至今,过去了5年。

    过去的5年,从最开始的思想混乱,知识无用论,社会风气已经彻底转变到了现在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这些首先体现在各个大学的重焕生机。

    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作为国内第一所国立大学,以及第一所以大学命名的学校,各方面的条件都是国内顶级的。

    比如徐学成现在是不需要学杂费,住宿费的,反而每个月可以从学校领取粮票和生活补助金,而且他们住的寝室也是最高配的四人间。

    难怪后世网上有一个段子,道尽了80后的心酸: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叫上俞平石大刚一起在学校门口下了个馆子。

    连招牌都没有的小店,也亏郑志成对这一块混的比较熟,在小弄堂里还能找到吃饭的地方。

    这时候是晚饭时间,三三两两也有几个顾客,大多点的是饺子,包子之类的。

    徐学成看了菜单,肉饺子大份八毛一碗,小份五毛,也有素的,还有其他一些炒菜什么的。

    “吃点什么?”徐学成征询他们的意见。

    “你点吧,我们随便,”平时过的都是苦哈哈的日子,能下顿馆子就已经是相当奢侈的行为了,他们哪好意思挑剔。

    徐学成从口袋里摸出一张5块的毛票子,放在桌上,“老板,就按这个上,我也不知道点什么,你看着办。”

    这会大京城可没先吃后结账的说法,要是不见钞票,你否想老板搭理你。

    徐学成记得,后世应该是几年后泰丰楼在国内首创了先消费后结账的模式,当然这一世这种模式已经被徐学成的四海饭店给推出,并在浙赣沪一带广为流传了。

    果然,老板一见钱,眼角笑开了,“行,今天刚拿了一只猪后腿,给你红烧一盘,再炖个蹄髈?”

    “行啊,青菜再炒两个,对了,放点辣椒,”徐学成喊道。

    老板系一个青灰色的围裙,手里端把锅铲,探出头来回了一声,“得嘞您了,等着瞧好吧。”

    “对了,忘了问你们,能吃辣吧?”徐学成点完想起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