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三十章高产大豆(1/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三十章高产大豆(1/2) (第2/3页)

的干预,改变了大豆的基因,那么这种基因的变化肯定是不稳定的,这会不会对人类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看来还是要赶紧把先进的大豆种子弄出来。”张峰想了想,自己要是投资了华兴农科,一定要优先完成大豆的育种。

    这可难不倒张峰,因为系统里各种优异的大豆种子多的数不胜数,亩产数千斤的比比皆是,此时张峰最大的烦恼就是不知该兑换哪一种,要是太优异了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毕竟全世界的大豆亩产量都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

    我们国家大豆的单产最高纪录只有397千克,这还是位于西北疆的科研试验田的亩产量。

    而在东北和黄淮地区的亩产最高记录还不到 330千克,这是理想条件下我国大豆品种的产量潜力。

    这还是最高纪录,而我们的平均亩产量那就更低了,才三四百斤而已,米国因为是大农场耕种,所以亩产量也不比咱们多多少,不过米国地广人稀,种植面积远远超过咱们,所以产量才会如此之多。

    不过米国的最高纪录却远远高于我们,比如2006和2007年,米国一位农民在大豆产量竞赛中获得亩产625千克和693千克的世界高产记录,几乎相当于咱们最高纪录的两倍。

    看到这些资料,张峰心里感慨不已,没想到咱们的国家的大豆产量这么低。

    虽然村里也有大豆种植,但大家都是种来当菜吃,就是平日大家吃的毛豆,少量的等成熟晒干后,做成豆腐豆皮等等。

    因此大家也不会特别在意它的亩产量,不过按照张峰估计,想黔省这样的山区,大豆的亩产量估计才两百斤左右,远远低于东北,甚至黄淮等地区。

    即使是东北那也不怎么样!

    亩产三四百斤而已,即使每斤能卖两块,那也才七八百块钱的收入,还没种玉米赚的多呢!

    难怪华夏的大豆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要不是主产区还有政府的补贴,估计咱们的大豆早就被国外的大豆冲击的七零八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