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喜事成双 (第2/3页)
得有些惶恐,不过这显然情有可原: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好友兼同事、经济学家艾伦·布林德此前在米联储副主席的职位上只呆了两年,就因为和格林斯潘意见不合而走人,重新回到了学术界。
伯南克在离开学术界进入米联储以来的近三年里,伯南克更多的仍然是表现出了自己的学者风范,而不像是一个体制内的政治决策者。凭借着自己脑子里的诸多新想法,他很快就为自己赢得了“个人创意工厂”的称号。他的自由思想方式在那些早就习惯了米联储高度谨慎行事风格的银行家和投资者中很受欢迎。
同时,伯南克在米联储中也以自己支持设立通货膨胀目标的坚定立场而出名,在这一点上,他少见地和米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意见相左,是公开的与格林斯潘尿不到一个壶里的人物。
在米联储工作期间,伯南克以善于合作、为人坦诚而深受同事的赞赏。他习惯运用其学术背景和对最新数据的缜密分析来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然后用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的语言让人们了解他的想法,把复杂的经济问题讲得通俗易懂、直截了当。
一位同僚这样概括未来的主席:“他性格有点腼腆,平常衣着朴素,与布什在高层经济决策职位上偏好选择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士相比,他显得非常另类。”
2006年,伯南克被任命为米联储主席,从南卡罗来纳州的小镇到声誉卓著的学术殿堂,再到担任公职,伯南克个人的职业生涯可谓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巅峰。
但他根本无暇庆贺,2007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全球金融系统的内在缺陷暴露无遗,一度濒临崩溃,从投行贝尔斯登的崩溃到对保险业巨头AIG开展空前救助,伯南克及其团队殚精竭虑,采取一切可用工具,遏制金融危机蔓延态势,使得米国乃至世界经济得以持续运转。
公众对华尔街的贪婪义愤填膺,伯南克及其团队承受了巨大压力,但他们在总统的积极支持下,终于成功地让一个摇摇欲坠的金融体系恢复了稳定,一旦米国经济彻底崩溃,规模与后果将不堪设想,但伯南克等人以非凡的创意和决心力挽狂澜,他们提出了一系列非传统的救助工具,帮助了米国经济的复苏,开创了令其他国家竞相效仿的模式。
而他与老罗纳森关系不错,在米联储工作期间合作愉快,这次他这位权倾米国的大人物,提名苏菲亚却是对她能力的欣赏,他并不是欣赏苏菲亚的投资能力,而是欣赏苏菲亚在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方面与他的观点一致。
苏菲亚在两年前发表的经济论文中主张设定一个明确的通胀目标,即要在一定时期内使通胀率保持在某个特定水平,她认为,这样做既可以引导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有助于米联储提高其价格稳定目标的可信度。
这观点与伯南克的控制通货澎涨的政策一致,伯南克有一个绰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