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不二之山(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不二之山(上) (第2/3页)

子。

    那年头当兵打仗主要还是为了能吃口饭,没饭吃大伙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正好大军汇聚的附近盛产渔获。作为世界闻名的“食鱼民族”,饿着肚子来到了海鲜产地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弟兄们,吃呀!

    他们吃的渔获中最为美味就当属河豚,可偏偏那时候还没食品监督局,无证上岗的大厨满地都是,于是大量的武士和兵卒就这么给吃死了。

    由于当时河豚处理的方法很不规范,再加上河豚毒由于不同人的耐受性不同,效果也略有差别。就神奇的出现了,大家一起吃河豚,有的人连吃几碗啥事没有还气色红润,有的人才吃那么一小碟就立刻“成仏”了

    因为那时候已经有成建制的火器部队(铁炮),所以大家就把吃河豚看作是向铁炮冲锋,全凭运气。运气好的,还能唱一声俳句“哎呀没事矣,昨夜平安过去了,飨河豚汤汁”。

    运气不好,那就和被铁炮打中没两样,一中即死(那时候的铁炮用铅弹,打中之后即使当场没死也会死于铅中毒)。于是河豚刺身也就有了一个威武的别名,叫做铁炮刺身。

    当然那位“猴子”霸主听说以后是气得怒发冲冠,大吼:“想死也要给我死在高句丽!”于是发出禁令,不准武士们吃河豚。

    这个禁令虽然存在了很久,但可能是河豚太美味了,所以一直执行的不大好。

    到了近代,东瀛第一位内阁首相在路过河豚产地时,当地一家叫做“春帆楼”的料理店给他上了一份河豚料理。吃后之后,据说他惊叹河豚的美味,当下命令解除禁令。

    他的这个举动背后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意味。对于东瀛来说,当时将摆脱自身困境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对外侵略,战争风险巨大,但是获利更多,就如河豚料理一样,虽有剧毒,奈何美味,拼死也要一试。

    七年后,东瀛战胜了当时的华国政府,就将赔款条约的签订地点订在了“春帆楼”,还给那位来谈判的华国总理大臣也上了河豚料理。

    对于那位前朝总理大臣来说,他所签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