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六章 血洒阵云飞(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八十六章 血洒阵云飞(下 (第2/3页)

起来充军请战。正所谓是人心可用的一时人和,让他在对敌之时又多了几分底气和凭仗了。

    所以作为一个老成持重的良将,他宁愿在有所凭据的情况下进行长期的坚据,直到贼势出现师老疲敝或是后力不济之时,才是他窥得破绽和薄弱处,予以反击和扭转局面的时候。

    “相应犒赏都足发下去了么。。”

    想到这里,他再次对着身边的粮料判官、小支使、军计吏在内的诸多属吏,当众大声的询问道。

    “库中的拨付还够支应么,”

    “是不是按照人头点数的。。”

    “将士们有什么反响和所求么。。”

    “城中新募的义勇和丁壮,安身钱和出支粮都发到了否。。”

    “回令公的话,犒赏都尽数发下去了。。”

    粮料判官和小支使、军计吏等人,亦是郑重其事的大声汇报道。

    “府库中的的钱粮布帛物用,还是丰裕足用,可供数年之支呢。。”

    “所有的衣粮、身钱和犒赏酒食,俱是各营、各团、各旅、各队,点齐了名目,亲自看着他们领受下去的。。”

    “令公尽管放心,将士们尽皆满意,惟愿追随令公杀敌报效呢。。“

    “城中义勇和壮丁亦是家中衣食具足,不虞后顾之虑呢。。”

    “尽管如此,尔等切不可轻疏慢待,诸将士皆同我手足。。城中助战百姓皆同我子女。。”

    然后听到这里,周宝就不禁更加大声的半是训戒半是嘉勉道。

    “尔辈须得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勤勉于事,才能勿使我手足堕于饥寒,勿令我子女为贼所戕。。”

    “唯谨遵令公教诲。。”

    “断不敢有所疏失漏误。。”

    左右顿时一片躬身作揖的齐声应和道。

    当然了,自从贼军围城以来;类似的事情在他每天上城巡视的时候,都会在不同的地点和城段当众不厌其烦的重演过一遍。

    虽然这么做未免有些刻意恩结人心之嫌,但是还是在短时之内收到了振奋和激励的效果。至少城上城下那些“令公威武”“令公恩德”的呼叫声,是基本做不得伪。

    他能够被称为“四朝良将”的一个重要缘故,就是除了治军用兵的手段和本事之外,也善于经营和聚敛;在他当任泾原节度使时,曾经大兴屯垦尽发军民耕力,当年就得以聚粮二十万斛,为武宗皇帝称赞其能曰之“此当朝良将尔”

    而到了镇海的任上,他同样也不失“良将”本色;几乎东南地方能够货殖牟利的营生,都少不了他名下人等掺手其中的一份子;所以短短生聚数载下来,无论是公库还是私邸都是积聚甚多。

    当然了,他最得意的还是兼任江东转运副使时,于各处富郡望邑就地组建专门征收的催勘院,任用度支催勘使薛朗等人后;镇海治下每年用以送朝、留州、归镇的三分财赋,不但具都有大幅的递增,甚至还能在此之外继续向长安的大内,进奉一大笔财货以报效天子呢。

    另一方面,他虽然与大多数藩帅一般有善于聚敛和嗜好财货的名声,但在任上也未尝有短少过麾下将士的衣粮身钱,例行的犒赏和年节加恩也总是足额发放;这也是身为镇海(浙西)节度使,坐拥诸多东南富郡的一大好处。

    无论是润、常、苏、湖还是杭、睦各州,都是地处沃野千里之上的鱼米之乡,虽然这些年征战纷乱不止,但是相较于其他地方的民间积淀还是颇为丰厚;只要想法子刮一刮,挤一挤都有办法弄出钱粮来的。

    只是,在他走回到戒备森严的城楼当中,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