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93节 廷议风闻奏事(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93节 廷议风闻奏事(二) (第2/3页)

,首先就拿朝廷曾严重关注的兵部郎中赵新华前往北海之事展开讨论,赵新华往北海去,一路连吃带拿,在核销军队报销时收受大量贿赂,造成很坏的影响。

    由于他为人狡猾,做账老成,朝廷查不出他的把柄。

    他为人贪酷的名声在民间传开,但科道官员没有了风闻奏事的权利,不敢对他弹劾。

    他之所以败露还是小老婆反腐,他小老婆生活奢华,挥金如土,这才被官府捉着正着,以巨额资产来历不明罪把赵新华拿下。

    当时他出行北海时,朝廷已经三令五申,他却有法不依,同时科道也不能有效地监督。

    再有淮河盐务案、钱塘江堤案、广州走私食糖案以及武陵茶叶案等等,这些都是官员硕鼠挖国家墙脚跟的重大案件,科道官员布有眼线,也有所了解有关的民间风声,正因为缺乏风闻奏事的权利,不能轻举妄动。

    要是弹劾对方失败,还把自己给填了进去,何苦来哉。

    最终发现无风不起浪,在案发前收到的风声都是事实!

    不能及时制止,没有止损,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姚至言条理分明,言之有物,说明缺乏风闻奏事的危害性。

    待他说完,朝堂上大臣们纷纷说:“臣等附议!”然后跪了下来。

    好家伙,包括了内阁三阁老方士亮、周六一、吴易三位重量级大佬,还有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寺卿等大多数官员以及所有的科道官员,占了殿上朝臣的三分之二。

    只有马士英、杨天生、堵胤锡三位阁老以及六部主要官员以及部分九卿官员反对,泾渭分明!

    一般地,把业务官员称为“浊流”,他们负责具体事务,大有机会上下其手,搞些不合法的行径。

    而象姚至言这些科道官员、詹事、翰林学士等,都是清水衙门,叫做清流,与浊流两边天然对立。

    果然是预料中的一边倒,朱和坪并没动气,他知道那些官员中至少大半以上不是别有用心,许多人是忧国忧民,认为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监督,科道没有风闻奏事的权利,导致于贪官污吏损害了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