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20节 急进昌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20节 急进昌都 (第2/3页)

,五千名吃苦耐劳的民工扛起了物资就向前进。

    他们尽心尽力,吃大苦,耐大劳,运输物资,搬运伤员,有时还持枪站岗,让杨璟新指挥他们是如臂使指,轻松自在。

    民工是受过政治教育,知道这是子弟兵,自家的军队,都是川人!

    除了政治觉悟,还有是银元到位,民工们的食品及物资待遇和先遣部队一个样,万一挂在路上,按军队“烈士”的待遇给予抚恤,所以军工们全无后顾之忧,认真奉献。

    于是在发动昌都战役前,高原运输队运达的物资高达上千吨,包括粮秣、弹药、药品、燃料等,极有力地支持了部队胜利。

    前面有过交代,想进西藏,自川西出兵为上,另外的滇藏、青藏与疆藏线都是困难重重。

    经营好川西,重在打箭炉,这是通往西藏的茶马古道的枢纽,明军遂占打箭炉,周边改土改流,把它经营得有如铁桶一般。

    再向前,急进昌都!

    昌都东与四川省相望,南与云南接壤,北面和青海交界,可谓四省交汇之地,自古便是西藏的东大门,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占领昌都,就打开了通向西藏的要道,可以说,这是继拿下打箭炉之后的又一关键要地,这是明军作战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不容有失。

    从地形上看,昌都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横断山区,南北走向的芒康山、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等高大山脉平行排列,三条大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流其间,昌都的地势崎岖、道路艰险、山高谷深不言而喻。

    环峙昌都的群山平均海拔都在5000米左右,终年积雪,因此也被总称为“昌都雪岭”。

    明军杀奔昌都,需要翻越的高山隘口数不胜数,而翻越一座山口往往就要回环盘旋数个小时,即使是多次进藏、较适应高海拔环境的人,仍会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况且还要与敌人作战!

    之前明军一路畅通无阻,没遇到抵抗,但兵临昌都时,那里的守军并非无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