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九章 安灵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九章 安灵均 (第1/3页)

    此后的数月,乐京勉强还算得安宁。或是有不安宁的地方,枕春没有听到罢了。

    便是枕春自泰安锦林归来后,没有机缘出言挑唆,柳家发生的数件事情,也让天子心中略有介怀。

    端阳节的时候,光禄寺卿嫡女王氏出嫁高棉国。她自是不肯的,说是上轿前哭声震天,言语中又有咒骂皇族的意思,十分不吉。仪仗队伍催不动骄子,便劳动了礼部尚书亲自前来送亲。

    又因端阳节的时候,天子也要浴兰、出宫登高。因这一耽搁,王家出亲的队伍要出城,因迟了时辰竟然阻挡住了天子銮驾。据说出城的时候,王氏仍旧一路嚎啕恸哭,声音直传慕北易耳中。乐京百姓议论纷纷,自然又说枕春长袖善舞的,也有说天子听信耳旁风的。

    慕北易虽也未说,到底觉得王家这一遭,闹得有些不识抬举了。

    复又一月,恰恰好安南都护府那一处也出了些问题。虽也算不得大事,问题出在流言蜚语之上。乐京坊间据说,南方诸郡流传着一首儿歌,唱作:“英明神武大都护,镇守南疆护安宁。前有柱国尔朱氏,今有安南镇太平。”

    唱得十分显而易见,乍听之下,是称颂柳柱国的丰功伟绩。只是词中的“柱国尔朱氏”却算不得是贤臣,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与柳柱国有所相似的地方是,尔朱柱国的嫡女儿,也做了皇后。

    史书中记载的尔朱皇后非同一般,先后三嫁,也算是史书上浓墨重彩地记了一笔。

    这样暗藏深意的儿歌童谣不算好听,甚至有些不清不楚的意思。南方诸郡山高皇帝远的,本不应传来乐京。可乐京有慕永钺这一位在南方世家之中首屈一指亲王,什么不好听的歌谣,都可以传进天子的耳朵。

    慕北易在丽嫔处休息的时候,偶听宫中踢毽儿的小宫女唱过一次,本也未过问的。后头忽见枕春无事在绛河殿与端木若踢毽儿,便想起此事来。遂将此曲说给枕春听,问她如何看。

    枕春一壁在落花纷飞的八重黑龙下拾毽,一壁不经意地笑着,嗔道:“陛下说的,臣妾听不明白。只想来,书中常写尔朱柱国骂名滚滚,却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悍将,功高震主。如今后人说起那段历史,也只知道为国掘墓尔朱氏,不知临朝孝庄帝了。”

    慕北易的脸色,便也阴沉了两日。

    祈武九年的雪来得早。当第一片雪花落在十八州以北的营房顶上时候,雁门有了异动。

    事情来得非常突然,枕春自己也吓了一大跳。

    十一月初一日,雁门的统帅——镇北大将军策反。据说是在北方的一个晨起,天蒙蒙亮的时候,有人发现雁北都护府的大都护被毒死了,七窍流血。大都护是天子的眼睛,用来盯守北边的动向。因大都护与镇北大将军素有龃龉,众人都是知道的。

    镇北大将军不服慕北易管教,也是一件旧事,没人敢说。偏偏这回,雁北大都护的死,人人都说是镇北大将军做的。镇北大将军也是固执,怒起打杀了两个嘴碎之人,便又落了“杀害忠良”的话柄。如此慕北易便示意都护府捉拿镇北大将军,治他十八条大逆不道的罪名。

    便也不知是真反还是逼反,索性便真策反了。镇北大将军率领麾下二万九千雁门军,揣着兵符,称要“班师回朝”。此事便成了一场鏖战的导火索,二万九千雁门军,其中一万七千人死忠镇北大将军,悍然举旗而起。而另外一万二千人,在雁门军宁远将军安灵均等十八位偏将的率领下誓死忠君。

    那雁门的战火烧起,兵甲冰冷迎着雪光。正是浩然的天地与腥血骤然揭开帷幕,一座边陲古城,又一次被帝国权利纷争献祭。这一次不是塞外的蛮夷与汉人的交战,而是汉人与汉人的相互屠戮。据说雁门关上的雪没有一日不红,靖边寺的钟声没有一日不震,隘口的尸体堆得堵住了北关门,云际泉的水沾衣即染腥味。

    战报纷纷传入乐京,今日是粮草的断绝,明日是伤病的爆发。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