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章 忒休斯之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章 忒休斯之船 (第1/3页)

    在哲学界,有一道历史悠久的悬案至今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讨论同一性悖论的忒休斯之船。

    忒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忒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行了延伸,如果用忒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

    希腊贤人亚里士多德认为可以用描述物体的四因论解决这个问题。构成材料是质料因,物质的设计和形式是形式因,形式因决定了物体是什么。基于形式因,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因为虽然材料变了,但船的设计——形式因——没有变。从这个角度看赫拉克利特的河流问题,则两次踏入的是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流的形式因没有变。事物的目的决定了其目的因。忒修斯之船的目的在神话中是装载和运输,在现实中的目的是证明和纪念忒修斯,虽然材料变了,但目的没有变。

    那么这个问题同样可以应用到现在的情况里,如果身体塞入了别人的一个魂魄,那么自己还是自己。如果之后又塞进一个呢,塞进两个呢?全部塞满呢?到时候沈清明还是沈清明吗?如果不是?又是从什么时候不是的呢?

    换而言之,究竟什么才是自我?

    马良看了看他,说:“魂魄这东西有总比没有好,对吧?你和我都是言术士,就不用浪费嘴皮子讨论什么是自我什么是本我了,只不过是自找麻烦。”

    “这会有什么副作用吗?”沈清明问他。

    “不会,至少目前不会。不过本来替换魂魄这种事情就少之又少,我也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怎么会知道副作用?”马良老实道,“要不是你和我签下过契约,你弄丢原来的魂魄我或多或少有一点点少许微微的责任,我才不帮你咧。”

    沈清明赞道:“没想到你还有点良心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