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1章 起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1章 起航 (第2/3页)

钱,他们会集体反对,在朝堂上给你闹。

    第二大因素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抓税收这件事,大唐现在识字的人连半CD不到,哪里能找到这么多能写会算的人帮朝廷收税,而且,养这些人的费用有多少?收税的成本有多少?一些小额的税收,几十文,几十文一笔的记,可能收上来的钱也就够买个笔墨纸的,所以很不现实。

    孙享福这道奏章的重点其实是想李世民多修建一些可以征收商税的国际性榷场,由朝廷指导一些货物的交易,据他所知,大唐目前为止,并没有与任何邻国设立稳定的交易市场,其实,这对产能日益扩大的大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尤其是未来的一两年,孙享福可能会将大唐的农业向前推进一大步,仅凭大唐内部的一两千万人口,根本消耗不掉大唐的产出,所以,需要提前铺一条路,给这些农产品建立一些输出端,就好像孙享福建立望江楼一样。

    没有望江楼,幸福村就不可能做成这么大的产业,产品不能大量,高价的往外卖,那生产这些的东西的人,顶多也就自己吃个饱而已,一旦卖的出去,整个就被盘活了,幸福村可以通过到手的钱,购置和研发很多自己需要的东西,使自身更好的发展。

    如无意外,未来的两三年之内,大唐的粮食价格将会降到一个可怕的程度,孙享福比较关心农作物的历史,知道整个历史上,粮食价格最低的时期就是贞观朝,丰年一斗米才三四钱,这是什么慨念?一斗米大约十二斤,等于是一文钱可以买三四斤粮食,而现在的粮价,斗米差不多要六七十钱,也就是说,会跌二十倍。

    然而,这么低价的粮价,除了让老百姓能够吃饱饭之外,却并没有让这个国家累积下多少资本,因为,这个时期的大多数人不懂得用粮食产出来换取其它的东西,假如这个时期的大唐用粮食去换草原上吃不饱饭的人口,那么,不用发动战争,草原上大部分小部落就不存在了。

    也正是因为贞观朝经过两三年的艰难期之后再也不缺粮食了,所以,很多人吃饱了撑的人去造反,这与地主阶级收不到利益,暗中推动不无关系,也有可能是天下无敌之后,大唐最顶端的那些人们都太寂寞了吧!

    不过,这一切,都注定不可能按照历史原来的轨迹走了,因为孙享福这个变数出现了,今年,他就成功的让关中少了数十万亩种粮食的田地,未来,可能会是百万亩,甚至更多,当大家不集中种粮食之后,那么这个世界就更加丰富多样了。

    回家之后孙享福就开始为南下做实际性的准备了,首先就是护卫人数。

    大内侍卫可供孙享福调动的只有二十人,他们要留在长安保护虞秀儿,所以孙享福就从幸福村的护卫队里抽调了五十人,以赵龙为头领,席君买为贴身护卫,加上张公谨哪里借来了三十个水手船工,以及幸福村的十来个船工,十来个工匠,被孙享福命名为幸福号的这艘水轮船基本就满员了。

    然之后就是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