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关中计划的推进 (第2/3页)
对于这个价格,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却都很满意,如果十五贯能够把房子的事情搞定,那么,最多再用五贯钱的家具钱,关中一户自耕农就能过上很好的生活,最后,他一拍大腿,决定就按照这个标准建了。
所有迁居到新房屋的百姓,除了要在房屋的建设过程中出动人力帮忙之外,只需要在两年内,向钱庄支付十贯钱,就能拿到房契,另外的五贯钱,朝廷补贴了。如果到期不能还款的,钱庄会开始计算利息。
而且,所有孤寡家庭,军户家庭,费用全免,当然,一些原本家里有钱些的人,可以加钱建设二进式民居,或者三进式民居。二等公民,最多只能将房子建三进,否则就算违制。
因为三进大宅,一般最少都有几十个房间,可以住上百人,李世民对民用住宅限制规模,就是要逼这些人分家,防止地方大族出现。那些住不下的人,要是分家,去官府上户籍,那么,官府再给他分配的民居和永业田,可就未必和老宅在一起了。
新农村建设起来之后,会学习善阳,给每一户都上门牌号,并且,今后新的公民户籍册子上,都会标明这个地址,这么做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寄信寄物成为了可能。
在以往,通信这样的事情,可是只有城里居住的大户人家,官员,才可能享受到的东西,但如果新农村全部建设好,这些普通农民,也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服务。
长孙无忌今年的任务是给长安,万年,蓝田三县所有的村落完成新农村建设,其实也就不到一百个村子,有他招募过来的数百工匠,以及这些村落自有的数万青壮民夫,只要处理好拆迁和选址规划的问题,完成任务一点也不难。
因为,这个时期的老百姓不像后世那么难以处理,基本是官府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像这种给老百姓换新房子,大房子的好事,是没有人反对的。
难的,还是渭南新城的建设,孙享福临走前,其实给李世民提过不少建议,他的意思是将建设渭南新城的事情交给马周来管。
一是因为他有组织数万人劳作的经验,关中各大水库就是他带着几万突厥俘虏修的。
二是因为他对善阳模式的研究最深刻,最能懂孙享福留下的那张总设计图纸的意思。
要是把这张图纸拿给朝廷的任何一位官员看,他们都会看不懂。
为什么呢?
不是说好建城的么?
城墙都没有,建什么城?
然而,马周却是能看出它的门道。
以工商业为主的城池,他的特点就是通。
整张图纸,最显眼的就是宽阔的公路,每一条道路纵横交错之后,都将通往一条关中已经修建好的水泥官道。
孙享福在给马周的一封私信里曾提到过,怎么能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将渭南新城建设起来?
就是发动所有人一起来建,建城首先要建的,不是城墙,建好了城墙,那些建筑材料,往返工地,可能就要绕路了,马周只需要先修建好几条主干道就好。
这些主干道,会把渭南县的土地分割成一大块,一大块的。
然后,在这些块块中,直接上马咱们要做的产业的工坊。
工坊建立起来了,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