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96章 玉米面和红薯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96章 玉米面和红薯粉 (第2/3页)

是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这样为族群发展长远计的建议,顿时得到了所有朝臣的赞同响应,此消息在全国公布之后,安西大都护府境内,首先刮起了一阵女追男之风,那些西域各国逃避战乱,流入大唐境内的胡女,用尽各种办法,勾搭当地持有大唐户籍的百姓,连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都难逃其魔掌,更加别说那些年青力壮的士兵了,所以,大唐儿郎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口在贞观九年五月的这道政令下达了之后,可能会呈爆发式增长。

    七月中旬,岭南道这边选定好了位置的几处围屋都建设的差不多了,孙享福在巡视了一遍橡胶树和剑麻的苗物之后,便返回广州城,准备进行几样大田作物的最后收割和数据统计,橡胶树和剑麻与土豆红薯那些适应性较强的作物不同,它们生长周期比较缓慢,出了问题,浪费的时间成本较大,而且,孙享福本人,在后世也没有种过这些作物,幸好有几个玛雅人土著种过剑麻,结合他们的一些经验,两年半以后,应该能有不少收获。

    而且,赵河这次不只是带回来了种子,收割好的剑麻叶和放出来的橡胶树液,都有不少,已经拿到长安,交给各个研究院研究了。

    月初的时候孙小妹有信过来,垸田内,第一期,最后一季杂交水稻长势良好,上一季的产量,达到了十一石二,即1344斤,而这最后一季,如果能再度增加几十斤,应该能达到预期产量,如果能种出1400斤以上,那么当下的杂交水稻最高亩产,就算是与后世九十年代看齐了。

    农作物高产,在除去虫害因素之外,还有两个方面主因,一是种子本身的进化,让不完美基因变的完美,这就是杂交稻种所追求的,这一点,在当下,有一些优势,那就是各地产出的原种野生稻种比较多。

    第二点就是肥料保障作物各方面营养充足,这就跟人吃多了高热量食物会长胖一样,肥料,就是农作物的高热量食物。

    在科技水平无法达到生产化工肥料,帮这些作物全方位的补足营养的时候,孙享福采用用的是多次追肥的办法,在作物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让它一直吃饱,两个胖子,生出来的崽,基本也是胖子,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

    当然,他是不建议百姓们也用这样的方式,去提升产量,因为这样需要投入的人力,肥料成本太大了,只需要专业的人,有一个育种基地,帮百姓们培育出最好的种子就好。

    所以,即便是孙享福第一期的稻种达到了预期目标,所产出来的稻种,交给百姓们去种,他们最多也就种出个十石左右的亩产,就顶了天了,这与肥料的肥力,除虫,除杂草的技术达不到标,也有很大关系。

    一千二百斤左右的产量,虽然与后世江汉平原地区,普遍亩产两千斤的水平,差着七八百斤,但在这个时期,已经足够了,因为现在并不需要养活那么多人。

    至于非垸田区域的百姓,他们或许能够种个七八石左右的产量出来,但是,现在大唐的农作物丰富了,未必需要都种水稻,在竞争不过别人的方面,与别人竞争,是很愚蠢的做法,选择新兴经济作物,玉米,或者各种蔬菜作物,的是不错的选择。

    就岭南玉米田的长势来看,它的产量,还是不错的,而且种植起来,比水稻轻松的多。

    “老师,那些种玉米的玛雅人这几天经常说,咱们这个地方太神奇了,种出来的玉米,居然比他们那里的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