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回 中华时代华纳的扩张 (第2/3页)
D拍摄和播放技术、全息投影技术之后,也是用了这一大批技术人才,才能这么顺利的投入使用,并进行大面积推广。
技术专利运营部门,也是因为这点,才获得了大量的盈利。
当然,如今公司的主要业务,依然还是影片制片发行。
彭怿辰、赵泽鑫、张兴平、黄波(他已经在华夏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还有即将和公司签约的诺兰。
可以说,如今辰静电影公司公司的导演队伍,已经算是兵强马壮了。
这些优秀的导演,在去年拍出了很多部在华夏或者星旗国票房爆发的电影。
靠彭怿辰一个人包打天下的日子,已经彻底成为了过去。
靠着这些优秀的电影的票房、各种周边收入以及后期版权运营收入。
辰静电影公司早就拜托了以往单一的盈利模式。
2011年2月-2012年2月,公司总营销收入:8亿华夏币,合20.5亿美元;总支出125亿华夏币,合2.5亿美元。
支出主要是用于收购时代华纳的股票。
所以,尽管收支比相差这么大,华尔街对辰静电影公司的估值,却翻了好几番,达到了惊人的227亿美元。
“嗯,嗯……”
彭怿辰看着一项项的收入和支出,看到公司账户上,竟然还有4.8亿美元的流动资金。
目前,公司每年需要偿还银行的资金,只有1.2亿美元。
也就是说,即便提前将2012年的账全都还完,公司还有.6亿美元的资金,可以用于各项开支和电影制作。
再加上,《前目的地》马上就要杀青进入后期制作了。
按照彭怿辰如今的人气和知名度,即便这部电影扑街了,应该依然有不少于1亿美元的盈利。
而他个人的账户里,现在还放着5.01亿美元。
这些是他从自己发明的各项电影技术专利里,获得的专利使用费。
如今他自己的钱,竟然超过了公司账上的流动资金。
这让他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
不过有钱总不是一件坏事,尽管他自己根本无法花掉这么多钱。
但他已经想好了,要在息影的一年中,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
专门救助华夏的贫困儿童和因病返贫、因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