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七章 弄潮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七章 弄潮儿 (第2/3页)



    看这情形,南方老哥儿多半是抖擞抖擞货准备春节回家了。

    “淮大哥,你的淮是哪个淮啊?”

    “淮河的淮,嘿嘿。”

    “竟然还有这种姓。”白客上一世都没听说过这个姓,这一世竟然遇到了。

    眼下才到1983年,无论如何这位淮大哥也算是经济大潮中的前辈了。

    “淮大哥,你好好干,将来说不定能成大老板呢。”

    “怎么会呢,”淮大哥摸摸脑袋,“家里的地不够种,我们才出来做生意的。还是你们东北好啊,有这么多大工厂,大家都可以上班儿,守着老婆孩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江浙人之所以勤奋肯干,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人多地少,又没有多少国家扶持的大工厂。

    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出来讨生活。

    而东北人也未必是生来懒惰。

    人少地多,又有很多大工厂可以安排工作,谁还愿意东奔西跑啊。

    鲁贵指着白客说:“俺哥可是大老板哦!”

    “真的啊?”淮大哥眼睛顿时亮了,“这么年轻就做生意了?”

    “哪里,业余时间帮俺哥干点。”

    “你哥都做啥生意,有空帮我引荐一下呗。”

    淮大哥说着,掏出石林烟,白客连忙拒绝了,鲁贵刚想伸手,白客瞪了他一眼,他又连忙缩回去了。

    “嘿嘿,俺们是小孩儿不抽烟。”

    淮大哥放回烟,又伸出手来:“淮东亮,您怎么称呼?”

    “白客。”

    鲁贵也伸手过来跟淮东亮握一握。

    白客问:“淮大哥,你家都做啥生意?”

    “我家里做得都是小买卖,一个服装厂,一个鞋厂。”

    “我就说嘛,你做鞋的布料就是你做衣服的边角余料吧?”

    “是啊,哈哈。我们自己的边角余料都不够,还从其它厂子买些来。”

    淮东亮家开的是两家小作坊式的工厂。

    淮东亮的父母还有两个姐妹都在家里干,他和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弟弟则天南海北地跑销售。

    白客见淮东亮长得有点着急,虽然看起来有二十七八岁,但或许要年轻一些,只好试探性地问:“淮大哥,您今年多大了?”

    “我20岁了。”

    “那你跟我大哥一般大。”

    “哦,您大哥做什么生意?”

    鲁贵在一旁抢着说:“我姐夫的生意做得可大了,什么……”

    白客瞪了鲁贵一眼,鲁贵连忙改口:“是我姐对象……”

    “就是开个照相馆,卖点电子产品,搞点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