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八章 狗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八章 狗王 (第3/3页)

所等设施。

    就相当于于县城外的一个卫星小镇了。

    跟县城里的人比起来,这里的人更野更凶悍。

    纺织厂和重机厂的子弟互相之间经常干架。

    可一旦县城里的人惹到他们了,他们又会联起手来。

    所以,县城里的人都挺忌惮这些王八蛋的。

    当然,他们也比较讲规矩。

    只要你按规矩办事,他们也会以礼相待。

    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纺织厂和重机厂的子弟都很拽的。

    当初南方人形容共产主义生活有句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说得就是这些大厂的子弟。

    他们工资待遇好,住在楼房里。

    冬天免费供暖,屋子里热得只能穿裤衩背心儿。

    夏天还有各种高温补助。

    可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

    他们的生活却每况愈下了。

    到了八十年代末简直就成了贫民聚集区了。

    等九十年代初,他们更惨。

    整个十里岗的工人子弟们大范围下岗。

    这里便成了治安犯罪的重灾区。

    眼下,十里岗也正在向纽约的布鲁克林挺进了。

    老窦头虽然自称是纺织厂的职工。

    但其实是个远郊区的农民。

    曾经是个车把式。

    四十来岁的时候,经常赶着骡车来给纺织厂拉货。

    后来,纺织厂有个二愣子司机,开着车不小心剐蹭到老窦头了。

    老窦头腿受了点伤,就趁机赖到纺织厂了。

    纺织厂只好把他安排到总厂下面的一个小集体厂子里。

    这小厂的待遇自然不如总厂。

    老窦头干了一辈子也没能分到楼房。

    只分了一块儿地,给点补助,让他自己盖了六间大瓦房。

    哪知道人老窦头因祸得福。

    楼房的面积哪跟的上这平房啊。

    而且老窦头是农村出身,更喜欢住平房。

    他以前是赶牲口出身,会调理牲口。

    被纺织厂招工以后,不能养牲口了。

    就开始调理狗了。

    一窍通百窍通。

    任何狗到了他手里都能被他调理的服服帖帖。

    七十年代流行养鸽子。

    八十年代流行养狗。

    老窦头就因为养狗成了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被大家伙称作狗王。

    白客跟着江涛刚走近老窦头家的院子前时。

    就听到一阵狗吠声。

    听那声音,院子里起码有十几条狗。

    这令白客不由得头皮发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