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六章 和他们联合 (第2/3页)
说,流寇(指李自成部)已逼近京城,唯一明智的选择便是迁都南京。
因为这是私下召见,崇祯在确认无人偷听之后询问了南迁的具体步骤,以及如何出京等具体问题,这已然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之后崇祯多次召见李,商量南迁事宜,最终卡壳在了经费上,李的意思是用內帑银,崇祯的意思是用户部银,最后争执不下,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第二次议论迁都在北方官员的反对下又作罢,因为他们的田产都在北方,北方的这些官员大多身居高位。
第三次议论迁都,因为之前北方官员的反对,持南迁意见的大臣提出了一项折中方案,即由皇上留下来守卫北京,派遣太子南下,这样一来,即使王朝覆干活吧灭,南方人还会马上有一位合法嗣君,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响应。
?崇祯帝当然不高兴了,这明显就是让自己做出牺牲嘛,于是第三次迁都之议也流产了。
所以明朝廷南迁的关键就是崇祯帝面子和小气,明朝廷南迁困难重重,所以杨嗣昌的提议很难实现。
现在朝廷已经束手无策,崇祯与几位阁臣也商量不出来一个结果,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强京师的防御,可是这样的措施能起到多大效果,他们心里都明白,这不过是求个心里安慰而已。
薛国观和杨嗣昌走后,温体仁期期艾艾地留了下来,似乎私密话要和崇祯说。
崇祯对内阁几位大臣的表现感到失望,对京师的安危感到绝望,他瘫坐在龙椅上,有气无力地对温体仁道:“温爱卿,你有什么话要对朕讲?”
目前的状况崇祯也知道是无解的,所以他对温体仁能出什么主意,不抱太大希望。
温体仁向四周看了看,确定无人之后,才轻声地对崇祯道:“皇上,起点城已经成了京师心腹大患,如今朝廷大军兵败,唯有以求外援了。”
“外援?”崇祯不解道:“如今哪里还有外援?爱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