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三十三章 登基称帝,大封群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百三十三章 登基称帝,大封群臣 (第3/3页)

都城内外一时间纷纷攘攘,喜气洋洋,新朝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充满了蓬勃生机。大齐王朝“奉天承运”,洪武世运“如日中天”。

    这国号之事,几个月来群臣争议了许久。有人要改,有人支持原名。陆谦几经思索,还是作罢。亏他当初选用‘齐’字作为王号时候,心中还想着来日称帝时候再行改变。

    但现在,计划没有变化快啊。【其实是作者君怂了。那国号一出,选哪一个,异议都不会小】

    而至于年号,定元洪武。本着拿来主义,陆谦毫不客气的替朱八八用了。

    而这陆谦称帝定元之后的第一件事,那便是广撒檄书,叫南宋、蜀宋早日投降。

    同时还有一个事情被提上了日程,那便是迁都。

    益都城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都城是愈发的不合适了。

    而对于陆谦原本要定下的都城——金陵,则是遭到了近乎所有在朝文武臣僚的反对。

    盖因为彼处地势太过偏南,而作为一个必然要一统江山的中央集权制大帝国,以金陵为都城,显然不合适。中原的主要威胁在北部,而那里距离西域与塞北太遥远了。

    简直是要横穿整个帝国了。

    而中国从来都是一个陆权帝国。如今这个时代,以中国之国力,纵然可以海陆并行,可那大海之上比之陆地上,于中国而言犹自无敌手。

    如果是近代史中,南京作为帝都是合适的。可在如今时代,满朝的反对声,叫陆谦都只能无奈的被“说服”。

    而再看中国地图,若是论距离适中,故南挟北,看西望东,那必须是河洛最是合适。且彼处还有山河地利之险,水源也自充分,若是不考虑粮食的问题,河洛最适合不过的。

    然而粮食这一问题就径直将它所有的分值都扣个精光了。无奈何,彼处的漕运较之汴梁漕粮运送之耗费尤甚。那汴梁漕运之害,已经叫赵宋受苦连连。洛阳比之汴梁更向西,可不是耗费更重?

    陆谦本身就没在洛阳定都之念,否则便不会册封林冲为郑国公了。

    如此朝堂上就议论纷纷,己方人都相互争执不下。

    有支持大名的,因为此时黄河下游水道尚且通航,大名府就在黄河河畔,负水运治利,又靠近北地。

    虽然现下看此处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实在太过于靠近北地了。然大齐若能将幽云十六州尽数收回,再恢复辽东,经营塞北,这般大名可就半点也不靠北了。也自有了防护!

    有的支持济南。济南水运更是便利。不管有运河相通,更有济水直通到海。且此地距离济州近在咫尺,有种家乡的味道。

    要知道,当初国号之争的时候,可是有人提出了‘济’字而不是‘齐’字的。

    原因是何?

    首先济字有水,水灭火,赵宋为火德,这是符合五德之说的。虽然后者的影响力实是不高。

    其次陆谦的龙兴之地为济州,就好比赵匡胤兴于宋。这又是一给力力证。

    第三,济者,一意过河;二意救济;三意对事有益;

    陆谦举兵吊民伐罪,乃是有普济天下之意。故而,当日颇有一些人赞同‘济’字为国号。

    只是被陆谦一意否决了。因为‘济’字不好听,大济帝国?这听起了恁地违和。

    “诸卿且听朕一言。”陆谦眼睛看着奉天殿一侧被被悬起的地图。眼光闪了闪。(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