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侧妃宣策 (第2/3页)
无理,两位大学士学富五车,德高望重不说,单单是想到二人古稀的年岁,起早在偏房候着,而她却不紧不慢的让两人等了一顿饭的时间,也另她惭愧。
一番礼数过后,朱赫瑀让两位大学士详述系统的在他面前讲述农耕事项。他不时看看竹然,虽是未开口说什么,可眼睛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他要她详记。竹然目不转睛的听着,她平日闲暇时是会看些有关农学的书,可十分零散。譬如栽培要求,衮州处于华北平原,在此旱地如何育秧、壮秧,栽插的距离以何为标准等具体步骤都是模棱两可。听两位大学士慢条斯理的详述着,心中觉受益匪浅。这一谈便是两个钟头,驿站的女侍中途前来为两人续过多次茶,最后朱赫瑀态度谦卑的作揖道:“有劳两位大人,赫瑀受教了。”
“王爷严重了,此臣分内之事。”两人一齐道。
朱赫瑀拿起手边茶壶,斟一杯茶递给其中一人,“钱大人请。”等人接过茶谢完恩后,朱赫瑀才开口问道:“依两位大人看,衮州此况该如何行事,才最为合适呢?”
一人稍作沉吟后,答道:“久旱无雨,民心涣散,百姓怕颗粒无收而迟迟不肯播种。然粮食乃立国之本,为今之计,唯有大作宣传,教诲百姓,熟农耕之要道,掌种田之精髓。此法虽不可治本,但暂可施行,待到日后下雨之时,也可保得些许庄稼。”
朱赫瑀心中早有主意,本以为身边这两位大学士是刚直不阿的文人,可稍作试探便看清了两人的本性。百姓迟迟不肯播种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久旱无雨,第二是朝廷赋税繁重,而这第二点才是最重要的,百姓心中无人不想:播种后辛辛苦苦忙碌一年,就算是此时下雨,庄稼也必定会减产,到时扣除上交给朝廷的,又是所剩无几,不够一家人吃用一冬天不说,来年春耕又是举借外债。与其如此,倒不如维持现状。可第二点事关朝廷政策,事关皇帝明昏,又岂能轻易言明。
但转回思绪,却用赞同的语气对两人道:“大人此话十分有理,春耕关乎国运,半刻耽误不得。来人,速速前往府衙,通知吴大人两个个时辰后在衮州城主道建安街设台,本王要面授郡中百姓春耕事宜。”
不消两个时辰,一切就已准备就绪了,竹然此时和朱赫瑀正站在高约两丈,长宽都约三长的讲坛上。讲坛上放置一丈左右的桃木大案,案上摆有大号的文房四宝,讲坛四周围着层层的人群,最内层是衮州郡一众官员,郡守吴益民也在其中。
喧喧嚷嚷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