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酸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章 酸菜 (第2/3页)

只有一块1亩的水田在山下河边,还有一块5分的沙地在离家3、4分钟路程的地方。

    上山后,陈妈妈沿着地边看了看玉米的长势,发现有一拃长了,就连补种的玉米都长的不错。

    这个时候做酸菜的最好的就是嫩油菜苗,收油菜的时候,农民就算再小心都会漏不少油菜籽的,待一场雨后,你就会发现整个地里一片绿油油的,当然,人们是不会浪费的。

    在小溪们村里,种有两种油菜——黑油菜和黄油菜,黑油菜籽出油高,黄油菜籽榨的油好吃,而且,因着黑油菜的株苗长势高大必须留出行间距,所以黑油菜是先育苗,然后再挖坑栽的,这样除杂草也方便;而黄油菜的株杆细小,采用撒种或挖坑,但坑里会撒十多颗种子,待油菜长成,整个地里都没下脚的地方了,更别说除草,收拾起来很费劲。

    黄油菜籽的粒儿小,出油低,虽然好吃,但陈家加上自留地一共10亩地,种了1亩地的黄油菜,6亩地的黑油菜。

    陈妈妈巡视了一遍后,就叫过来小溪和陈玉彬赶紧扯菜,并嘱咐道:“我们时间还早,你们只选这个嫩的叶子摘,不要把那些渣渣草草的弄进去,免得回去再择一道(一次的意思),你们小心点哈不要踩到玉米咯。”

    嘱咐完之后,陈妈妈就不管他俩了,一个人闷头干活。

    因为小溪他们摘的是黄油菜苗,叶小,杆儿细,苗嫩,所有摘了大半个上午,才摘了按按紧紧(就是压实了的意思)的一大背篼。

    陈妈妈看天不早了,就对不远处还玩的开心的两小只招手,“孩子们,回家咯,该煮饭了。”

    回到家后,陈妈妈放下背篼就进灶房煮饭了。

    吃完饭后,陈妈妈打发两小只去午睡了,然后自己却忙个不停。

    收拾好锅碗后,找出个大簸箕(圆形的,用竹子编制,类似于筛子,筛子有孔,编织的比较薄,直径1米,筛东西用的。簸箕直径1.5米,没有孔,编织的比较厚,用来晾晒粉末和小颗粒豆类的,因为够大,还是围起来的,也可以用来切东西),放个干净木板在里面,又从厨房里拿出把菜刀,开始拾掇上午摘的嫩油菜叶子。

    左手把着一把菜叶子,右手把着一把菜刀,开始切菜叶子,切成半厘米长的小节。

    差不多十分钟后,一大背篼的菜叶子都切完了,陈妈妈去找了两个淘篼(形似箩筐,只不过箩筐编织的很平滑,淘篼上面有许多小槽,竹条编织的错落有致,起着跟筲箕一样的作用——过滤,只不过淘篼比箩筐还要大些,中间用竹子编了一根耳朵,方便拎)来,装了两大半淘篼,用根扁担挑起去堰塘里洗。

    在小溪们这儿,活水一般都在山沟沟石缝缝里,打一口井是耗时耗钱的,所以通常几家人合伙打一口井。因为吃水的人多,所以就不容得浪费。

    还好堰塘就在屋前面,离家近,用着也方便。其实堰塘里的水也是活水,都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山上只住了一户人家,水干净着嘞,山上也有好几个大堰塘呐。

    陈妈妈在堰塘把青菜叶淘洗干净后,回家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