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收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四章 收割 (第2/3页)

陈玉彬也到了。小溪有点郁闷,大的赶不上就算了,不想小的也比不过,他的动作也太快了吧。

    最后,赵波第一,陈玉彬第二,小溪和赵娟紧随其后。

    因着一番运动,抹了抹脸上的汗水,身体这才反应过来,小溪不住地用爪子挠脸。

    看着几个孩子红彤彤的脸蛋儿,几个大人不由地驻足好生笑话了一会儿。

    待几个孩子比赛完,田里的稻谷也不剩多少了,就放下镰刀,跑去拌桶旁边,看他们打谷子玩。

    看了一会儿后,几个孩子就吵着闹着也要打谷子,但大人觉得有危险,怕伤害到他们不同意。烈女怕缠男,大人也怕被小孩缠呀,最终答应一人打一把稻谷。虽然只有一把,但也是个尝试,几个孩子兴奋极了。

    小溪握着一把稻谷,将谷穗送到打谷机处,只听见“索索”声响起,随着铁桶的转动,稻谷被机器打的上上下下,自己的握谷草的手也被带动地前前后后的,谷粒就落入拌桶里,眨眼,一把稻谷就干干净净的了。

    玩的开心的小溪转过头,想说还要,可看见旁边正黑沉着脸拒绝赵波请求的幺舅爷,又看了看旁边站着的爷爷,想想咽下到了嘴边的话,站到一边过过眼瘾去了。

    随着地上稻谷把的减少,拌桶已经被挪到田中间,谷子也装了大半桶,停了机器,把拌桶里的谷子装到背篼里,背回家,倒在院坝里的铺好的晒垫头,晾晒干后用风斗(也叫风车)筛好就封入粮食柜子里。

    晒垫,是用竹子编制成的,有三米宽,五六米长,用来晾晒粮食的。因着农村的晒坝是泥土地,所以将晒垫铺在地上,防止石子、土块、渣草混在粮食里,后面打米的时候麻烦。

    因着地广人稀,所以家家户户都有晒坝,院坝即晒坝。

    风斗(风车)是用来去除稻谷等粮食中杂质、瘪粒、秸杆屑等的木制传统农具。木材制作而成,顶部有个梯形的盛粮仓,下面有一个漏斗是出颗粒饱满的粮食,侧面有一个小漏斗是出小的或瘪粒的,尾部是出壳儿和草屑的。

    梯形的盛粮仓底部的那块木板是活动的,用来控制粮食下落的多少。木制的圆形“大肚子”里藏有一叶轮,用铁做的摇柄,手摇转动风叶以风扬粮食,转动速度快产生的风也大,反之亦然。

    忙碌中过了两天,一大早,吃完早饭,送走了去赶场的爷爷,小溪看着自己的小短腿有些郁闷,啥时候自己能长大,能跟着去赶场呀。

    因着明天是自家打谷子,所以今天爷爷去赶场买肉和菜。

    第二天,大家吃了早饭早早的就来了小溪家。

    小溪家的水田基本就聚集在房背后长堰塘下这一片,所以从上往下打谷子。

    最上面的那一块田,因着现在都还有半田水,所以不敢让几个孩子下地,一是早上水凉,二是怕漏电,出意外。所以,男人们收拾这块地,女人和小孩就去下面割稻谷。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一群女人叽叽喳喳的,再加上几个孩子不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