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六章 龙城飞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六章 龙城飞将 (第2/3页)

于大帐今已换了主人,营地内外,汉军将士们点起堆堆篝火,宰杀牛羊,大快朵颐。

    大帐之内,刘备高坐铺了虎皮的主位,左右文臣猛将环列,大帐四周火盆烧得正旺,驱走夜间寒气,温暖如春。

    羊毛编制的毛毯上铺满了炙得喷香的烤肉,众人抓在手里,吃得满口流油,聊些战中趣事,间或发出阵阵哄笑,气氛大好。

    刘备终究上了年纪,吃了两口,也便饱了,伸出衣袖擦了擦油亮的嘴角,将话题带到正事之上。

    「我等与关中断绝联络已有旬月,也不知子龙与文长那儿情况如何,按理说,此地不宜久留,我军应当速速入关才是。只是,匈奴虽溃,终还有半数逃窜,朕担心若不管不顾,自顾走后,匈奴人为求一线生机,许会卷土重来,重生南下之心,恐更难治,不知各位有何良法?」

    这是在寻求长治久安之策了,徐庶对此早有准备,率先开口道:

    「庶以为,当取以夷制夷之策。」

    刘备见他成竹在胸,顿时来了兴趣,说道:「愿闻其详。」

    徐庶抱拳凛然道:「今汉匈大战方歇,匈奴疲敝,贵种死伤殆尽,牛羊粮草又不足以供养全族,可谓元气大伤矣,故庶以为鲜卑、羌胡诸族必虎视眈眈,择机吞并,匈奴五部自顾不暇,就算卷土重来,阵仗也未必如今日之盛。」

    「然则匈奴王庭位于河东平阳,距关中近而离诸胡远,若这一部匈奴人执意南下,行鱼死网破之举,又当如何?」

    徐庶微微一笑,不答反问:

    「陛下可知光武初年,匈奴分南北两部,光武帝审时度势,拉拢南匈奴以为屏障,共拒北匈奴之事乎。」

    刘备颔首道:「自是知晓,建武二十五年时,南匈奴受命出击北匈奴,生获北单于弟左贤王,又破北单于帐下,降其众合万余人,得马七千余匹、牛羊万头,北匈奴震怖,北却千里。」

    「不错,自那以后,北匈奴远在漠北,再不足为虑。今我等可视匈奴五部为一个完整的匈奴,只消拉拢其中一到两部,供其衣食,收执人质,便可依为屏障。此庶以夷制夷之第二步,分而治之术也!」

    「好一招以夷制夷!」

    这话对答考虑周详,听得刘备点头不已,旋即问起应当拉拢哪一部为好,如何供给衣食等细节。

    徐庶郎朗作答道:「此处单于大帐中的粮草,可供十万人马三两月支用,若节省一些,支撑上半年光景,也大抵足够,我军只消将这些粮草搬运至龙门,并派遣一支劲旅扎住,按期拨付粮草,那些

    须受供养的匈奴便好比被捏住命门,除了俯首听命,岂有第二条路可走?至于拉拢何部,伯约不是前往攻取留营了么,届时只消以留营中的匈奴父老为依,着其招募亲族,并重新任命听命于我军的新任单于,居于龙门与平阳之间,一为监督,二作屏障,如此诸事可定也!」

    「半年之后,粮草用尽,又当如何?」

    「并非全然供养,还须得发动此部匈奴耕牧并举,半年刚好渡过青黄不接之期,待到秋粮新收,幼畜长成,便可生生不息,俯仰自足矣!」

    「此计大妙!」刘备听得疑虑尽去,抚掌大赞。

    诸葛亮出言提醒道:

    「元直之计,妙则妙耳,但若要实施,却殊为不易,我军须派驻一支劲旅,紧扼龙门口及阳夏,一为防备,二作接应,除此之外,还须一位熟知北地诸族舆情之人居中主持,方可称善。」

    徐庶听到这里,朗声大笑,长身而起。

    「此计既由庶首倡,那主持之职,自责无旁贷,悉请陛下委之!」

    刘备面色微动,起身踱了两步,终是蹙眉回

    首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